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非生活必需品。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奢侈品的概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成本增高,渠道费用增加,人力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被挤得越来越少。于是大家开始打起了奢侈品的主意,一个又一个的高价产品横空出世,仿佛只要做了高价,就跻身于“奢侈品”行列。
这样想,并没有大错:
一瓶康师傅水卖一块钱,依云水则可以卖到十几元;
同样是摩托车,如果论机车的发动机性能,或许日本的雅马哈、铃木的表现都比哈雷更优越、更省油,但是一辆哈雷机车可以卖到相当于中级汽车的价钱;
同样是咖啡,星巴克一杯咖啡的价格高于平均水平100%~300%,利润率更高于同行数倍。
不过,换个价签,你就是奢侈品了?
谁说只能为富人造奢侈品?
品牌的高级解读
你想过没有,人们那么热衷于购买LV到底为的什么?
是因为LV包更能装东西吗(产品功能)?显然不是;
是因为LV包的皮质好(成本、质量)?可是LV的材质连皮都不是;
是因为LV的款式设计得更漂亮吗(技术卓越)?款式本身是百花入百眼的问题,而大家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LV。
对了!因为LV是品牌。大家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品牌。可是品牌是个什么东西,谁能说清楚呢?
有人说品牌是产品质量,有人说品牌是技术领先,还有人说品牌是服务精神,可是我们从LV身上却无法求证这些答案。所以,那些执着于做好产品就是品牌的企业家注意了,好产品只是做好品牌的最基本标准,而不是品牌的全部。必须从埋头做产品的牛角尖里出来,才可能看到品牌蔚蓝的天空。
品牌是什么?
品牌就是让你的商品卖上价!超越成本、超越功能、超越技术,让人莫明其妙地愿意为你多付些钱!品牌单从结果来看是非理性的。非理性得如同你莫名其妙地爱上某人。不是因为她/他更漂亮,不是因为她/他更有钱,也不是因为她/他更有知识。这就是爱情的魔力,品牌的魔力亦当如是。
一样的道理,我们若总在产品的性价比上寻找品牌的等式,注定了是缘木求鱼。
我不否认企业通过做好扎实的产品来做好品牌的道理,但着眼产品的品牌塑造法注定是需要成本的,原材料成本、研究成本、精力成本等等。而商业最大的目的是谋取利润,如果你不能超越成本谋取到超额利润(前提是合理的),你就无法让自己的企业获得更好的滋养,同样也就无法更好地服务你的顾客。
不懂得获取超额利润,你注定要捉襟见肘。
所以品牌的更高级解读不是做好产品,而是能多卖些钱!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性价比品牌远不如溢价品牌活得自在。
溢价?谈何容易!
他们为什么买奢侈品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女和师奶们愿意节省口粮放血买LV包?
不要再告诉我是品牌,我要问的是品牌是个什么东西。坦白讲,我也说不清楚。我只能用一个几十年前有人讲过的故事来诠释品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奢侈的白面包
从前有个国王,喜欢吃白面包,于是贵族们也跟着吃白面包了,平民也跟着开始吃白面包,一时间白面包的价格开始飞涨。
故事老套而又简单,结论也很荒谬,并不见得白面包比黑面包和黄面包更有营养或者更好吃,那白面包为何流行起来呢?
于是我们又把问题归结为“风尚”。好吧!我们暂且把原因归结为“风尚”,那风尚的本质是什么呢?恐怕多数人不再追究了!但是讲这个故事的人却当真了,他就是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伦,一位声名狼藉、备受争议的经济学家。
凡勃伦认为:随着人们基本生活保障的满足,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已经不再基于物质本身的价值,人们对物质的占有更多的是基于竞赛的心理,也就是我们时常说的攀比,人们购买是为了要满足攀比心理,而非物质本身的使用功能。
一辆保时捷豪车的主要功能并不是飞速的行驶,而是满足了车主的攀比心理。是想通过购买的财富外现,证明自己比某些人更强,或者证明自己够得着某个级别,以此跻身某个团体,这才是他购买车的最主要动因。
凡勃伦称之为“炫耀性”消费。消费的目的是为了炫耀,而非产品本身的价值。即便有产品本身的价值也是为了炫耀的目的。这就是你为什么买钻戒给你的未婚妻,而不是花同样的钱去买一块更大的钻石。性价比肯定是钻石更高,但钻石却不方便如钻戒戴在手上那样炫耀。
消费是为了模仿
我们首先得对奢侈品有个正确的理解:并不是价位高就是奢侈品,房子价位很高,但房子却是最基本的民生产品;依云矿泉水10元一瓶,但依云却是奢侈品。
奢侈品的定义跟价格无关,而跟商品的溢价有关。大致说来,是一个商品的终端零售价与成本价之差,差额越大代表这个商品的奢侈程度越大。
国王吃白面包当然不是奢侈消费,甚至平民吃白面包也不是奢侈消费,这种行为和奢侈品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国王吃白面包并不是出于攀比心理,而仅仅是嗜好!贵族吃白面包就是攀比了,贵族想通过吃白面包的行为模仿,让自己在身份上更靠近国王,消费在本质上是攀比,但贵族通常无法与国王相比,于是攀比行为就变成了模仿,国王的生活方式成了标杆,贵族通过模仿国王的消费行为来消除心理上的身份差距。同样,平民也通过模仿贵族,来消除这种心理差距,毕竟白面包基本上谁都买得起。
我们回头看看中国人喝咖啡,其实就是这种心理。
国人多数喝咖啡者并非是因为咖啡好喝,而是向往欧式的生活方式。还记得可口可乐刚到中国大陆时,推行的主张不是畅爽,而是美国文化吗?那时很多人都认为可乐好难喝,但还是喝了,因为我们向往美国先进自由的文化,可乐就是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