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向两位新领导展示集体教学活动的第一次。活动之前的压力非常大,我甚至一天划破了一只手指头。再加上失眠的困扰,我意识到自己给自己的负担太重了,想得太多了。其实,事情没有那么可怕。有问题才能有成长。非常感谢何老大和周副园长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从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来看,首先,目标一体现了合作的精神,活动过程中也有合作的要求和行为,但是教师没有明确合作所要达到的程度。对合作的评价也有所欠缺。教师对孩子们合作的实际经验了解不深入,应该从2人、3人逐渐增加到4人以上的多人合作,每增加一个人就要仔细考虑这个人在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后半句创编的节奏不明确,孩子们已有的经验是什么?本次活动带来的新经验又是什么?因此,第一个目标的后半段不够清晰,应该改为“尝试自主创编泡泡破裂时的节奏。”其次,目标二“体验合作创编的快乐。”的达成程度不够。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但合作方法和经验还不足,合作的效果也不太明显,快乐的程度也不高。
从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上来说,
导入部分:以班级固有常规《问候歌》作为导入,与大家打招呼,形式新颖,但整体表现还需加强。比如肢体动作的优美程度,师幼互动的表演还需要调整。
复习歌曲:从练习气息到复习歌曲,从唱歌的要求到对歌词内容的理解演唱要求,小环节层层递进。不足之处是练声时吹泡泡的游戏没有发挥好,和老师预想的有些出入,孩子们的兴趣转移到了抓泡泡上。显得有点多此一举。而且孩子们的音乐感觉和演唱状态有些欠缺,比如坐姿、表情等。还有提到的歌唱要求的表述需要更专业一些,比如如何让孩子们既能唱出泡泡由小变大的感觉,又不至于喊叫?可以用“越来越亮”来表达。
创编节奏:呈现了五种节奏型,内容过多且有一定难度,同时合作经验不足,导致目标难以达成。提供的舞板也由于个人紧张而漏掉了。
几个小细节需要注意:
1、随身携带的小袋子要放好固定。
2、需要展示孩子们的作品时,可以在巡视时根据具体情况逐个展示,逐个交流,避免其他幼儿等待。动作要温柔。
3、材料的呈现位置需要调整,避免孩子们围在桌子周围,影响他们的视线。节奏谱的起点和上下位置都需要标记清楚。或者可以在小黑板上呈现,这样孩子们的位置和节奏谱的位置都会固定,不会有干扰。
4、在孩子们自主探索节奏谱时,需要少一些主题音乐的渲染,最后突然将节奏编入歌曲有些突兀。
5、在提出合作要求后,应该让孩子们自由分组商量好材料后再创编节奏,这样他们就不会急着拿材料而忽略合作。
6、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在巡视时就要决定哪个作品要公开讲评,哪个作品有新的经验可以传授。
7、问孩子们对图片的不同描述时,孩子们对方位词的掌握还不够好,需要平时多积累。
对幼儿的表现:总的来说,孩子们的表现还不错,包括整体的常规和积极参与以及精神状态等。唯一不足的是合作环节,部分孩子过于固守小团体主义,大部分孩子没有商量,没有听清合作要求,对于倾听和理解还有欠缺。
根据这次活动,何老大给出了三点建议: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做得更细致。我要用心记住这些建议。
以后设计方案时,还要多思考一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要想成功地组织一个活动真的不容易,需要考虑前期活动形式的经验、师幼互动的经验以及幼儿已有的知识储备等等。今后,我还需要积累提问和回应的策略,适时对幼儿活动中的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给孩子们更多自由表达和展示的机会,适当安排师幼互动的机会。
(这次活动的选材费了不少脑细胞。之前有一个内容很好的《小鱼的梦》,非常美的旋律,原本打算向两位领导展示,所以精心准备了道具等,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被局领导的到访给搁置了。这周我们开展的主题是《有趣的水》的第二个子主题是“会变的水”。由于研究重点是艺术活动,所以必须开展音乐或美术领域的活动。这个主题的音乐活动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教材。我广泛搜索了各种资源,方红梅专家曾经开展过《泉水叮咚》,但那个活动对资源的搜集和孩子们的前期经验要求很高,我们时间紧迫,来不及准备。偶然间,在曹冰洁专家的书籍里找到了《吹泡泡》的方案,觉得很有趣,但是节奏有些复杂,不知道我们的孩子们能否达到这个水平。实在找不到方案,就试试吧。我和孩子们一起复习各种节奏。他们的节奏感还不错,但在看谱方面的经验还不够,怎么办呢?就练习嘛。翻开《3-6指南》思考,感觉整个方案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少了,但是我对孩子们的自主创编能力没有把握,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有把握。
自信心不足,特别想放弃。自己都没有把握,怎么能展示给领导呢?无奈之下,我向周老师求助,我们聊了很晚很晚,她给了我很多建议,给了我信心和能量,非常感谢她。由于时间紧迫,我的思绪一片混乱,一时半会调整不过来,所以硬着头皮上了。)
温州一所幼儿园举办了一场有趣的活动,旨在通过玩泡泡的方式让幼儿感知和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能够初步跟读诗歌。活动前,老师准备了与诗歌对应的图片、字卡和其他物品。
活动开始,老师和幼儿一起吹泡泡,享受快乐的氛围。随后,老师出示鸡蛋的图片,问幼儿鸡蛋是谁吹的泡泡,引导他们学念相关的诗句。接着,出示苹果的图片,问幼儿苹果又是谁吹的泡泡,让他们再次学念诗句。同时,出示星星和乌云的图片,引导幼儿回答这些泡泡是谁吹的。最后,幼儿一起学念整首诗歌。
接下来,老师启发幼儿仿编诗歌。他们发现老师椅子底下有一个泡泡,探讨是谁吹的。然后,幼儿在周围找到了不同的泡泡,如小蝌蚪、花朵、白云等,根据自己的想法和与朋友的讨论,幼儿们开始仿编诗歌。最后,幼儿们分组念出自己编写的诗句,共同创作出一首完整的诗歌。
最后,幼儿们一起到户外继续寻找泡泡,思考它们是谁吹出来的。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幼儿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个活动也曾获得了一等奖。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将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进行气息训练,并学唱一首歌曲《吹泡泡》,同时还会尝试分组歌唱。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体验和朋友一起玩游戏的快乐。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东西,包括幼儿有过吹泡泡的经验、课件和吹泡泡的伴奏音乐。
活动的第一部分是进行气息训练,我们会和孩子们聊一聊吹泡泡的经历和喜好。然后我们会教他们如何模仿泡泡发出声音。通过吹泡泡的过程中,我们会让孩子们一起发出“po”的声音。接着,我们会吹出多个泡泡,让孩子们在泡泡破裂的同时轻声发出“po”的声音。最后,我们会让孩子们把泡泡吹到天空中去。
接下来是集体练习的部分,我们会示范一个泡泡,然后让孩子们尝试模仿。他们会选择一个泡泡练习吹泡泡的声音。我们会让他们把泡泡吹得远一点,让它去找个好朋友。
最后一部分是学唱歌曲《吹泡泡》,我们会先让孩子们听前奏,然后让他们数出前奏中有几个泡泡的声音。我们会一起跟着录音唱这首歌曲。在唱歌的过程中,我们会分组唱一些部分,一组唱“吹”,一组唱“po”,歌曲部分则大家一起唱。
建议在活动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分组歌唱时每句之间的衔接,可以通过手势或指挥来帮助孩子们进行衔接。同时,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孩子们进行长音和短音的练习。
最后,我们还可以进行成长交流,让孩子们分享在音乐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可以讨论一下活动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新授歌曲部分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宜,以及拓展演唱方法对孩子们能力发展的作用。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愉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在休止和间奏时停止唱歌。
2、通过回忆和模仿吹泡泡的游戏情景,理解歌词,掌握间奏。
3、感受歌曲吹泡泡带来的轻松愉快的玩乐情绪,并在间奏时控制住不唱的意识。
活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