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判断可以与2003年旅游游客数据进行对比,2003年非典比较严重的时段是从3月份到5月份,7月份非典最后一例。
2003年旅游市场国内游暑期开始反弹,全年游客量8.7亿人次,仅比2002年下降了0.9%,但旅游整体收入下降了11.2%。
由此数据可分析,疫情过后,旅游市场的反弹是巨大的,景区需要好疫情过后游客激增的准备,无论是基础设施、游乐设备还是服务,都在在疫情期间做好战略和计划,疫情过后迅速开展工作,将疫情期间的损失弥补回来。
总结:
1、疫情对旅游市场影响巨大,上半年市场低迷,下半年回暖并可能反弹。
2、疫情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是分地域的,华南最严重,其它地区回暖会较快,但很可能出现在暑期,东北、新疆、内蒙等疫情较轻松地区拐点可能在五一。
3、疫情过后的3-5个月内,游客将以本地游,特别是家庭自驾游为主,外地游客不多,因此景区的收入将更大的依靠门票、娱乐二消项目,住宿和餐饮收入骤减。
4、疫情过后,景区需要引进娱乐项目、改善服务,应对游客反弹。
5、娱乐项目以二消项目、短平快项目、新颖引流项目、暑期戏水项目为主。
如超级人体弹弓、水枪阵、喊泉、蹦蹦云等。
6、景区娱乐项目建设将会非常集中,爆发点可能在疫情解封后的1-2y个月内。
一、对于疫情后时代的认识
2020年值得被载入史册,未来人们回顾21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时,将会用新冠前和新冠后作为标记文明发展趋势的分水岭,逆全球化、主要经济体GDP负增长、跨国交流中断、民粹主义抬头、科技拯救人类,疫情加重了这些趋势,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塑造了世界经济产业的新面貌。
作为以人的移动和一定程度的聚集为特征的文旅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行业影响巨大,文旅业面临巨大挑战。
综合考虑此次疫情的复杂性、世界性以及我国文旅业的规模、体量、在GDP、就业和居民消费中的占比和国际化程度等因素,可以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旅业遭受影响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冲击。
文旅业作为我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与诸多社会经济主导产业(如交通、餐饮、住宿等)联系紧密,因其自身独特的跨产业属性,在疫情袭来之时首当其冲,受到了30年以来最大的冲击。
长期的疫情危机造成了经济损失,也塑造了文旅行业的长期变化,全球范围内的中产阶级的收入都在下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国际休闲旅游业的崩溃,其客户数量比2019年的峰值下降了50%以上。
01、总体判断
文化旅游经济深受重创,冲击全面,需要救助。
由于今年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均比“非典”期间广泛且严厉,因此预计本次文旅业营收受冲击影响将显著大于2003年同比下降40%以上的程度,属于行业重灾区。
随着2020年的疫情叠加经济放缓,未来改革走向深水区、产业转型艰难调整,文旅业很有可能由由增量市场转入存量市场,而且可以确定的是2020年的文旅市场是一个缩量市场。
如果下半年各种限制(除出入境)分阶段取消,国内文旅恢复的脚步继续向前,所以文旅还会在现有的基础上还会继续回血。
但是受制于国内经济增幅放缓,国民可支配收入的降低,文游的大增长已无可能,因此总量上来说,下半年文旅行业会复苏到2019年的6成以上。
短期国际旅游板块仍不容乐观,虽然疫苗现在研制成功,但是疫苗量产,已经要到年底了,如果要疫苗世界普及,没有1-2年很难实现,所以国际旅游板块的启动,仍会比较迟,而且也会比较艰难。
02、短期影响
旅行社、OTA是第一波受冲击者,前期投入打水漂,已有订单纷纷退订,现金流基本停滞。
不管是入境游还是出境游都基本停摆,并且还会持续。
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对文旅业影响的滞后性仍有待观察,出境游、入境游的恢复和增长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
03、长期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方位。
新时代要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旅业的高质量发展,已是现实之需。
长期受益于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不变,疫情结束后,预计行业会出现阶段性反弹,短期的冲击也势必导致行业的重新洗牌。
二、文旅行业应对举措
1、抓紧研究制定疫情结束后文旅业振兴行动方案
疫情最终控制和结束还需一段时间,疫情结束后文旅产业要努力恢复和振兴。
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关系到稳定就业、稳定经济增长、脱贫目标实现,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给予系统扶持引导。
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疫情结束后文旅产业振兴行动方案。
2、抓紧研究制定疫情结束后乡村旅游振兴行动方案
疫情最终控制和结束还需一段时间,疫情结束后文旅产业要努力恢复和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