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样室的主要工作是:染一小块布即打小样,让客户确定颜色,手感,色牢度等还要为做大货提供原始方,另外还要做一些测试及实验。
如:耐摩擦牢度,耐海水牢度耐汗碱牢度等等测试。
染色小样室的主要染色设备是利用红外线染色机及甘油水浴锅。
由于我厂的主要产品是涤纶和锦纶织物,我厂用的染料主要是酸性燃料和分散燃料。
主要用到的助剂有匀染剂,硫酸氨及硫酸。
小样室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即打复板和打新样。
打新样是争对客户新来样,客户提供样版,我们要选用相同批号,布种,规格的布来打样以确定一个处方,等客户确认了后再进行打复板。
同一个处方不同的人,细微的条件变化都会有不同色差。
每打一个样都要在客户指定的灯箱下对色。
有特别要求的要电脑对色。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人工对色,每个人对色的敏感度都是不同的,这就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只要我们控制在客户接受的范围内就可以。
由于刚来,我们暂时只负责打板,对色调方由主管或领班指导。
小样室的对色灯箱主要有:s灯箱,v灯箱以及g灯箱。
最常用的是d65,tl84。
当客户样与小样色差控制在客户接受范围内,对于中深色我们还要进行固色及检测其各项牢度,各项指标合格了我们才确定用这个处方生产大货。
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对我个人来说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和认识。
一个社会的复杂程度不是一本本书就能描写的完的,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一点一滴地感受。
而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也不是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习过程就能够达到的一个高度认知程度。
也许今天我看到的在内心里感到不正确的事情,那也许是因为我只是站在一个工人的角度,当我对一个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在不断加深时,或者我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的时,一切就又改变了。
同时感觉自己在动手实践方面还亟待加强。
我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以使自己能尽快的适应公司,适应社会。
前不久,参加了一次意在进行廉政教育的参观活动。
参观地点是一家纺织企业。
因参加县里招商引资工作,实地参观过沿海的民营纺织企业,留给我的印象是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很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不大,厂房内有除尘降噪设备,不是我在某些电影里或书本上看到的场景。
记得当年学政治经济学什么的,批判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都是拿纺织企业为例。
因为纺织企业是资本主义发展之初最发达的工业门类,我记得当初还有文章说,资本家为让工人不停地在机器间穿梭,甚至要求纺织女工穿上溜冰鞋在车间里劳动。
不过我们这次去的这家纺织企业却不同寻常,她的前身是一家国有企业,一度是地方上非常知名的纺织企业,据熟悉情况的人说,当年企业的规模是很大的,纺织女工都有上千人。
后来在国有企业改制浪潮中,转手卖给了私人业主,摇身一变,成了一家民营企业。
当然她并不象我在沿海看到的那种民营企业家自己投资建设的纺织企业,事实上,当我下车时,看到的仍是原先国有企业的那些房子、院子,基本上看不出后来的私营业主投入了什么。
走进厂房,触目惊心,因为墙壁都没有投入一分钱给粉刷下,还是十多二十多年前的摸样,此情此景,让人有时光倒流之感,好象是资本主义发展之初曼彻斯特纺织企业的再版。
要多落后有多落后,嘈杂多尘高温的环境,原始落后的机器设备,虽然纺织女工没有穿溜冰鞋工作,但我看到不少女工穿的虽是夏天的单衣,浑身却是汗淋淋的。
随着参观的深入,在陈旧的车间里也能看到一些据说先进的设备,但不敢恭维的依旧是环境。
有趣的是,在车间设置的企业文化宣传栏里,居然还有企业给你一个平台,让你发展一类的宣传内容。
憋一口长气,总算走了出来。
其实在参观的途中,就有人和我一样,对参观一家原来的国有企业如今的民营企业是因为什么,有点不解。
我们来这里,是要接受什么方面的教育?我们直接看到的是国有企业改制成民营企业之后,生产条件特别是生产环境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纺织工人的工资也未见得上涨多少,但是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民营企业家肯定是大赚特赚了的。
这些所赚,是不是带血?我们眼睛已经记录了一切。
带着期待和疑惑的心情踏上了揭密魏桥企业之路.一开始以为就是参观下哪个郊区的小厂子,可是当我们到达魏桥的厂房时,我惊奇了,厂房的数量与规模都让我震撼,魏桥是我见过的最大的纺织厂,其中的设备都是我从未见过的。
初看厂门发觉它很小,小到如一个作坊的大门,完全没有大企业的那种气派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