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广“智慧乡村服务应用”APP,加快推进智慧乡村服务应用和数据报送。
综合示范工作实行“月通报、季督导、半年自评、年终考核”制度,每月末将工作情况报20XX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报州商务局并进行公示通报。
(四)注重总结推广。
加大农村电子商务政策成效宣传力度,
积极营造正向舆论氛围,调动贫困群众学电商、用电商、促增收积极性,不断提升重点帮扶地区电子商务参与度。
梳理总结电商助农、个人创业、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物流发展等典型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加强区域间交流与借鉴,增强综合示范辐射效应。
(五)强化绩效管理。
坚持目标导向,突出商务属性,因地制宜细化绩效目标,增强综合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建立项目日常监督长效机制,明确承办企业最低服务年限,加强资源资产管理,确保项目资产保值增值。
探索采用购买服务方式组织绩效自查和项目验收。
为提升XX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一步挖掘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中的独特引领作用,促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开创XX市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新局面。
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务院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关于开展20XX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XX省商务厅、XX省财政厅、XX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XX省20XX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冀商建设字〔20XX〕3号),《XX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20XX-20XX年)》(冀商建设函〔20XX〕1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聚焦乡村振兴,分层分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着力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创新引领县域商业体系转型升级,以信息化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助力农村消费梯次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总体目标
以XX特色产业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农村电子商务覆盖面,完善县域物流共同配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促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商品和服务并重、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畅通的现代农村市场体系,提升农村消费品质。
建立健全培训体系,重点强化培训机制,注重培训质量,孵化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从业队伍。
建立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连接城乡、双向流通、虚实结合、平台共用、融合一体”的城乡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建设1个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公共物流仓储配送中心,1个品牌网货研发中心,行政村电商服务总体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农村网络零售额、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等指标整体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三、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有为。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
积极做好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打造良好运营环境和放心消费环境。
聚焦短板,巩固提升。
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倾斜,补齐流通短板。
统筹衔接电商、物流、商贸流通等现有资源,拓展提升服务功能,推动农村流通设施和服务融入现代流通体系。
因地制宜,鼓励创新。
尊重乡土文化特点和农产品生产流通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分区分级分类施策,推广应用商贸流通新技术新模式,挖掘产业优势,体现区域特色。
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贴近实际,大胆开拓创新。
规范实施,确保质量。
细化工作措施,加强绩效管理,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监督,对财政资金的拨付、规范示范项目的建设做好全程动态跟踪和监管,确保各项规定层层落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抓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改造一批城区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强化城区的综合商业服务能力、物流配送能力;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建设改造一批新型乡村便利店,对夫妻店等传统网点改造升级,满足农民就近便利消费,保障日常消费品和基本生活服务供应。
丰富农村消费市场,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消费品。
(二)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
1.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