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益格局,调整好利益关系。当政策措施涉及到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时,维护自己在原有利益格局中的地位的人们会反对政策,而能获得新利益的人会拥护、支持政策。
38.追踪决策:选择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做出决策的过程。它既包括对原有决策方案失误所作的调整、修政和跟踪决策,还包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因影响决策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为保证方案目标最优的致性,所进行的各种调整、改良、优化等补充决断和对策措施。
41.公共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尽管公共性更多地被作为一个抽象的或哲学的概念,但它却现实地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及其行为方式,从而塑造着社会公共生活的形态。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5.(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心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
7.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11.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的失效。
14.(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
16.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1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
1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
19.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20.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2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公事公办)”。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22.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灵感思维)。
23.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24.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25.“系统分析”最早是由(兰德公司)提出并使用的。
26.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社会组织层级化)。
27.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发展型政策理念)。
28.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29.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
30.(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31.公共利益是公众(共享)的资源和条件。
32.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33.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34.决策过程中的第二步是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
37.政策评估对政策(目标)所做的分析。
38.下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
39.在任何决策过程中,()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P158 三、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