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赋资料网 文化创意

学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1篇

发布时间: 2023-04-27 12:41:17
下载文档

难忘的活动已经结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一定有不少可以总结的东西吧。那么好的活动总结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篇1

自20xx年以来,我校坚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积极实践,开展以家政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家庭自我服务、家庭礼仪、家居美化、家庭饮食、家庭健康及家庭理财等六部分。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和教育系统的广泛认可。

一、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

1、准确定位,科学规划。为了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学校多次研究,确定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思路,即:统一认识,统筹规划,准确定位综合实践课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为了保证活动的有的放矢,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仔细分析了学校师资、生源现状,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后定下以家政教育为主题,以十字壮绣为突破口,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

2、合理安排,重点保障,抓好落实。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

(1)时间和内容的保障。学校每学期统筹安排课程表,统一制定每月的家政教育主题,每周每班安排一节家政综合实践课,保证固定的时间开展家政教育。各年级参照学校制定的家政教育内容自行安排活动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月的教育主题可以相互渗透,交错进行。

(2)设施和场地保障。为了保证学生有操作实践场地,使家政活动课有实效,我校在教室紧张的情况下,成立了主打项目十字壮绣工作室――“点点绣坊”,专门收集、展示师生十字绣作品,孩子们的部分十字壮绣课可以到绣坊里上,孩子们在工作室里受到壮族文化的熏陶,体会到亲手创作的快乐,提高了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启迪了孩子们的身心。学校的劳技综合实验室也正在积极建设中。

(3)经费和师资保障。为了保证家政综合活动顺利开展,学校每年都有一定的经费用于家政设施的更新和购买工具、材料,在配备师资方面也颇费了一份心思,学校聘请每位班主任为兼职家政教师,聘请科任教师中的能者为师。

另外,还想方设法从社会上聘请民间艺人、社区中家政服务志愿者及有特长的家长充实到家政教育师资队伍中来。还专门了成立家政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中心组,成员包括南宁市骨干教师和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开展研讨活动、组织对教师的培训、进行评价总结等。

学校非常重视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家政教材的开发,及时成立了家政综合教育校本教材研发小组,经过五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特点鲜明的教材体系,教材由“自我服务、具体组织和开展家政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组织对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实施活动,进行评价总结等。家政校本教材的开发对于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因此学校还成立家政综合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小组。

以教导处牵头,教科室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经过5年的摸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材体系,教材由“家庭自我服务、家庭礼仪、家居美化、家庭饮食、家庭健康及家庭理财”六大部分组成,充分体现了我校家政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是一本集知识性与指导性为一体的校本教材。

(4)工具和原材料保障。家政综合活动中的烹饪、手工制作等需要工具和原材料,为了保证家政课活动不陷入无米可炊的困境,学校免费为孩子们提供一部分原材料,还发动学生充分利用家中废旧物品,如挂历纸、各类纸盒、布头等用于手工制作。

3、延伸教育空间,优化教育资源。家政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都是在教育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光靠几节专门的家政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坚持把家政教育融入学校的整体育人工作当中,渗透于学校、社区等的各项活动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1)与学校各项活动相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始终与家政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如"六一"开展美食节,“三八”开展"亲亲好妈妈"中队活动以及"名厨展名艺"等小队活动。在“爱科学”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了“绣出壮乡文化的春天”十字壮绣进课堂的科技创新探究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到广西博物馆和文物苑等地参观考察、和专家进行座谈、走进社区刺绣坊进行访问等探究形式,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弘扬壮乡文化和传承民族传统科技,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创新思维,从动手中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为了推进家政教育“勤劳节俭”主题,结合家政教育组织学生缝衣服、扎拖把、烧饭菜等家政技能竞赛,让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进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使传统美德教育更加深入。

在20xx年与加拿大友人举行的“中加手拉手绿城迎圣诞”的圣诞节活动中,我校的“打油茶”、“包饺子”、“剪窗花”、“做绣球”、“做中国结”、“包粽子”等校本课程――家政课的成果展示项目,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散发着清新的乡土气息,加拿大友人对孩子们的精湛的技艺和精彩的劳动成果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社区活动中渗透。为了拓展家政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空间,学校经常与附近的金湖社区、南湖街道办等联系,共同组织一些综合性的家政活动。2009年2月24日下午,我校家政课老师和部分学生深入大板二社区,对社区女性进行工艺手工编织的培训,向前来社区考察工作的新加坡考察团的嘉宾展示了学校与社区联动。20xx年5月7日上午,学校家政课老师及学生再次走进大板二区,对社区下岗女工、返城女工、进城务工女性等进行家政工艺手工编织的培训,为她们提供了再创业的平台,促进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的创建,得到了莅临现场指导工作的第十届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的高度评价。

(3)家庭生活中实践。家庭是开展家政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重要阵地,是我们开展家政活动的实施点,实践的内容全,机会多。因此,我们通过家长会、家访、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政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积极配合,为孩子提供更多家政实践机会,让孩子在家中学拖地、学整理、学做菜、学修理等,专门设计了《家政实践活动记录卡》,要求家长对学生参与家政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记录,作为期中期末进行评比表彰的一项依据。

二、活动的主要成效

1、形成了我校家政综合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五年多的家政教育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四环双向”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学生的活动:实践中发现→实践中领悟→实践中创新→实践中成长。教师的活动:实践中点拨→实践中帮助→实践中引领→实践中发现。如:在上“豆塑”课时,一上课就让学生把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豆放在课桌上,让学生先玩豆子,教师指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有的学生用豆拼个人,教师就引导他思考:什么形状的豆才适合做头、身子、四肢?选择不同颜色的豆时,又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教师的及时点拨,使原本单纯的玩,变得有价值,学生的思维顿时开阔了。

2、构建了小学家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我们在了解和把握小学家政课程的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建构了以家政教育思想、家政教材开发思想、家政课程评价思想为经,以家政教育开发、家政课程评价方式为纬度的小学家政课程体系。

3、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1)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是学生的知识空间得到拓展。家政课程的开发、实施,丰富了学科资源,延伸了学科课堂,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继承和宏扬了优秀的本土文化。如周琳老师在上《美丽的壮绣》一课时,把壮文化融入家政课的教学之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壮族民俗、经济和文化,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是学生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家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发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需求而开设,不断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三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升。家政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增强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综合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我校学生在多种比赛中取得了教好的成绩。

四是增强了学生自信心。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全员参与,对于那些过去在学习成绩上不理想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找到了那一片属于他们的天空,他们并不比别人差,甚至在某些方面遥遥领先,因此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自信。

(2)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

一是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提升。家政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通过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开始由课程的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催生了教师创新思维。

二是教师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家政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教师与学生与家长与社会合作探讨的多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多了,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成长。

三是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家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扬弃,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近几年来,我校教师的论文有一百多篇分别在国家、省、市、县获奖或者发表。

四是师生间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伙伴、朋友、合作者,他们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真正创建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打造了学校亮丽特色。经过五年多的实践,家政实践特色成为了

订单
查询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2751653207 举报邮箱:2751653207@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4 来赋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754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