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革命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没有结束时,德国又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崛起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欢。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地点:英格兰中部地区
电灯(2)条件: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②资本: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
③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④市场: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⑤环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市场进一步扩大,资金大量积累),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原有的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以及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
(1)对生产力的影响:经过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焕发出极大的生产力,产品一下子丰富起来。欧洲的每个角落都鸣响着蒸汽机的吼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创造出日益丰富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创造出新的社会需求。这就要求新的产品、新的机器、新的工业部门、新的生产技术。
(2)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工业革命开创了大机器工业,使工场手工业成为了遥远的过去。打断了农业社会的进程,建立了工厂制度。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却是在大机器工业内部进行的。这种大工业内部的兴衰对社会结构的冲击,表现为渐进的,它没有使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取得了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4)首先兴起于哪个部门: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以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为完成标志,完成了工业的第一步飞跃。接着而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告终的。
(5)工业发展程度的差异: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许多工业部门都植根于工业革命,但它们在工业革命中不过是刚刚破土而出的萌芽。如钢铁、煤炭、机械加工等行业还没有完全摆脱原始的生产状态,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不可同日而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些老行业的新发展又导致石油、电气、化工、汽车、航空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从而使整个工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不仅传统的钢铁工业、机械加工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兴起了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一系列工业部门。这又是一次真正的巨大变化,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超过了第一次变革的成果。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工业革命使英国最先从农业社会中脱颖而出,凭借着廉价的纺织品聚敛了大量财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以新兴的钢铁、石油、电气、化工、航空等工业震撼了世界。
(1)经济:
①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
④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⑤世界经济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⑥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②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③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④民主民族运动: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①垄断主义
②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社会生活:生活质量文化水平提高,城乡差距缩小。
(6)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