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点资助,扶持相关行业渡过难关
疫情暴发以来,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如交通运输业成为各国经济复苏计划中的重点支持行业。
以航空业为例,美国为航空业提供500亿美元用于担保贷款,澳大利亚出台了7.15亿澳元的“航空业援助计划”。
强大的资金支持为跌入低谷的航空业注入了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此外,演出行业也得到了重点扶持。
例如,意大利建立了1.3亿欧元的“现场表演、电影和视听突发事件基金”,用以资助受到疫情影响的作家、艺术家、表演者及这些领域的投资商。
(四)提升旅游品质,拉动国内旅游消费
疫情防控初期,禁令尚未解除背景下,国内旅游市场成为许多国家复苏旅游业的突破点。
首先,通过品牌宣传活动重建信任和信誉,宣传本国的旅游形象,鼓励国内旅游。
例如,澳大利亚旅游局主办的“Holiday Here This Year”活动,通过与Facebook等社交媒体联动,鼓励澳大利亚人走出去,通过短途周末旅行、州际旅行看看自己国家的“后院”。
其次,提升境内旅游的品质。
日本在保障就业的基础上,拨款102亿日元,将提振旅游业的重点放在为多样化的客户创造有吸引力的停留内容。
此外,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发挥好周边区域的联动作用,也成为当下旅游业复苏的新尝试。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旅行泡泡”计划正是在疫情趋缓时期撬动周边区域旅游消费潜能的创新尝试,通过弹性的检疫放宽措施重建市场信心。
(五)利用网络平台,线上寻觅生机
各国文旅企业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开展各种各样的线上活动以提高关注度,在危机中寻觅生机。
例如,泰国绿山动物园开展了“动物园到你家”的线上活动,将园内各种动物的日常生活以直播的形式展现。
英国诺森伯兰郡国家公园的在线众筹、提前买年票,澳大利亚的“云领养考拉”“为考拉种树”等线上活动都获得了不小的关注度,这与国内大火的“云游”活动如出一辙。
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这或许是疫情中的无奈之举,也或许是未来的新趋势。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业的未来发展
疫情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持久战,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世界旅游业需共同面临的问题。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国际旅游会经历补偿性反弹还是抑制?这一切尚未可知,仍有待时间检验。
虽然世界各國推出了诸多支持旅游业复苏的政策,或许能缓解旅游业的燃眉之急,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旅游业仍需创新思维、谋求新的机遇。
一是充分刺激旅游市场内需,创新发展思路。
从旅游供给层面来看,旅游市场的多样性、差异性是刺激长效内需的前提;从旅游消费层面来看,我国日益提升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旅游产业的复苏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在此基础上,可以着力打造周边游、短途游、自驾游等旅游新风尚,与疫情防控稳定的区域建立弹性统一管理的“旅行泡泡”,降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旅游市场准入门槛,刺激更大范围的旅游市场需求。
二是提升旅游品质保障,重建旅游消费信心。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旅游业也应做好发展重点的平衡,着力提升旅游品质与安全。
与往期旅游市场不同的是,安全是当下更多消费者出行的首要考量要素。
旅游及其相关产业都应做出相应调整和部署,通过预约制等创新管理方式为旅游消费的安全保驾护航,重建消费者对旅游业的信心。
三是打通线上线下壁垒,做好“智慧旅游”的升级准备。
科技手段的进步为“云游”“智慧旅游”等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但实体旅游与虚拟体验的差异依然存在。
旅游产业的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的“锦上添花”,而是要进一步思考怎样让科技手段赋能文旅活动,真正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
虽然旅游业的复苏仍有待时日,但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旅游行业也要不断在危机中探索发展新思路、管理新模式。
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发展战略部署,依然是旅游产业需要克服的难题。
(一)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疫情对商业社会服务行业的影响机理:影响顺序从餐饮→旅游→零售,餐饮反应最为直接和迅速,旅游需求推后逐步释放。
从20xx年疫情出现开始,相应的旅行社、餐馆、酒店、旅游运输业、旅游服务业等全部受损。
在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之后,可以开放营业,但是游客数量大幅度下降,相比以前完全是天壤之别,导致大多景区每天都在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