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赋资料网 实用范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文化遗产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24-03-05 17:25:42
下载文档

58、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风、雅、颂三者中(风)是里巷歌谣之作,而(雅)、(颂)则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

59、“史诗”这个概念是亚里士多德在其文艺理论名著(《诗学》)中最先提出的,他将当时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60、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1、《诗经·大雅》中的(《公刘》)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徙历史,诗的每章都以(“笃公刘”)作为首句,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爱戴赞美之情。

62、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63、周民族曾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居岐山下的周原,这段历史记载在周民族史诗(《绵》)中。

64、《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6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诗经》(《豳风·七月》)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季节的变化,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活的乡土气息。

66、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属于_旧石器时代化石,为研究古人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67.通行于西周时期,铸在青铜上的文字,后世称为__金文,也叫钟鼎文。

68.儒家经典中的“三礼”是指《仪礼》《周礼》和《礼记》。

69.古代一些帝王曾专程赴_泰山祭拜天地,并把这一隆重典礼称为封禅。

70.“民为贵,社稷为重,君为轻”是思想家孟子对春秋以来民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

71.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史记》分为“本”、“世家”等几大部分,其中记述典章制度的部分称为“_书”。

72.中国古代丧服制分成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作“五服_”,它反映了生者与死者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

73.汉武帝时设立了一种专门的乐舞机构_乐府,负责搜集、整理民间音乐创作,对后世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74.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祭祀,其中“文圣”是孔子,而“武圣”是_关羽。

75.北魏是鲜卑贵族建立的封建王朝,_孝文帝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中国北方各民族大融合。

76.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所以后世也称他为_王右军__。

77.中国的“寒食节”来源于春秋时期介子推的故事。大约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了。

78.为人传诵的《陋室铭》一文是__唐朝文人留禹锡所作。

79.北魏时期,__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地理学专著。

80.唐太宗的昭陵规模宏大,据记载,原内陵冢四周建有方城并四面开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南有__朱雀门,北有玄武门。

81.明朝时,意大利传教士__利玛窦来到中国,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

82.明朝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远达__非洲东海岸,说明了当时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

83.对于西藏喇嘛教的“灵童转世”制度,清朝乾隆_皇帝开始采用“金瓶掣签”的办法产生新活佛,并须经中央朝廷正式批准生效。

84.科举制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弊端丛生,__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了科举制。

85.中国的“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__恒山、以及中岳嵩山。

86、傣族人民的最大节日是_泼水节,也是傣历的新年,时间大致在傣历的六月六日或七日,即公历四月中旬。

87、中国书法、绘画得力于宣纸的使用,才使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充分展现出来。

88、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暗喻皇恩,含蓄地指出皇帝的恩泽是不施于远戍之人的。

89、“爆竹声中一岁除”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名句,意思是在鞭爆声里,一年又过去了。这里的“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90、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反映了认识事物一个不平凡的真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1、俗语说:「当局者迷,….」下一句是答:旁观者清

92、下列哪一种文体不须押韵乐府诗,白话诗,近体诗.答:白话诗

93、南宋最有名的抗金名将,其母亲在背上刺「精忠报国」的人是答:岳飞

94、诗文中「腊月」是几月答:十二月

9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中哪些字是韵脚答:流,楼.

96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是什麼花答:菊花

97一甲子是几年答:六十年

订单
查询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2751653207 举报邮箱:2751653207@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4 来赋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754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