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赋资料网 培训内容

客运车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内容4篇

发布时间: 2024-06-24 16:32:17
下载文档

(4)焊接车厢下部车架时必须对附近的易燃物或可燃物采用有效的隔热措施,并在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焊补油箱时,必须首先用蒸汽或洗涤剂将有向内清洗干净,确认安全时,方可动焊。

(5)车体维修擦洗完毕,要进行认真检查,防止油抹布或其他可燃物遗落在车体能产生高温的表面上,同时还要检查油箱或油路系统的紧固螺栓,防止松动脱落。

4、汽车行驶中如何防火?

(1)汽车在行驶前,要检查轮胎充气状况,不得超载或一边偏重,防止轮胎磨擦生热着火。

(2)冬季一般不得用明火烤发动机、邮箱等部位,必须用明火烘烤时,应注意防火,严加看管。

(3)汽车在行驶中,严禁直接向汽化器注油,防止汽化器回火或电火花引燃油气着火。

(4)汽车在行驶中会车时,驾驶室或车厢内的吸烟人员不得向外乱扔烟头。

运载可燃物时,坐在车厢内的装卸、搭乘人员,严禁吸烟。

(5)汽车进入储存易燃物的场所时,必须给排气管加戴防火帽。

(6)运输易燃化学危险品的汽车,必须遵守《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通过市区时,应当按所在地公安机关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行驶,中途不得随意停车。

运输过程中,车辆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并配戴防火帽;路面不平时,要缓慢行驶,以防车内危险物品相互碰撞造成容器破坏或引起其他危险;尽量不急刹车,禁止搭乘无关人员。

对运输易燃液体的油罐车还要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

5、汽车在修理中,哪些部位容易发生火灾?

(1)发动机。

因为修理中,清洗、检查、疏通油路等,都在发动机上,且高压线圈、点火装置等都易产生火花,几个燃烧必备条件都具备,如稍有不慎,极易起火。

(2)油箱等底盘部份。

在对车辆维修中,如对车架动火等,直接威胁到油箱,因油箱与车架均连为一体,一旦动火焊割,焊割产生的热量传导便危及油箱。

(3)驾驶室。

在驾驶室内,特别是一些客车、小卧车,车内的坐垫、窗帘、地毯等均为可燃物,受动火或其它热源的作用,便会逐渐发生阴燃,直至蔓延成灾。

6、避免汽车自燃有哪些方法?

汽车自燃一般都是油路、电路及汽车改装部件损坏造成的,和新旧没有直接的关系。

之所以旧车发生的自燃事故较多,是与不少旧车车主不注重维护保养有关。

新车其实也同样会发生自燃现象,这是由于新车车主一般都会给车辆配备防盗器,换装高档音响,改进造型,还可能会添加空调等等,这些工作如果不到专业维修店去完成,便会给自燃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安装者如果技术水平有限,他们就不会去分析车辆的线路布置和具体的结构,更不会考虑将不同线路功率进行计算,从而决定由哪里获取电源更合理之类的问题。

于是随便乱引电线,负荷大的地方不加保险,易摩擦处也未有效固定等多种错误维修,自燃事故将不可避免。

此外,汽车长途行驶,超负荷装载,使发动机各部件在长时间内不停地运转,造成温度升高,加上天气酷热,发动机通风设备不好,造成电源线短路,引起自燃起火。

值得一提的是,车载货物的放置如果不当会发生相互碰撞,从而产生火花,也会引起汽车自燃起火。

(1)做好机动车的日常检查,防止电气线路故障或接触不良非常必要,这是预防机动车火灾最重要的手段。

比如要定期检查汽车线路是否有破损、是否有漏油现象;定期检查电路油路:因轿车的线路在使用三四年后常会出现胶皮老化、电线电阻增大而发热的现象,容易出现短路,例如蓄电池接线柱因杂质、油污或腐蚀使得接点松动发热,引燃导线绝缘层;长期受震动或温度急剧变化影响而使线路接点松动等。

(2)不要轻易私自改装汽车。

如果一定要改装,应让专业技术人员做专业改装,如电路改装或加设备时,线源一定要包好,防止漏电。

(3)在行车的时候还应注意,发动机运转时,不往化油器口倒汽油;保养汽油滤清器时不用汽油烧滤油器芯子;不经常采用吊火方法;避免油路系统有滴漏;避免汽车停驶后长时间打开点火开关。

(4)车内饰材料最好选择防火材料,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不容易蔓延。

(5)停车时将车停放在易燃物附近。

因为现在生产的汽车一般都装备三元催化反应器,而这个位于排气管上的装置温度很高,它在大多数轿车上的位置都比较低。

(6)不要将易燃物品如气体打火机、空气清新剂、香水、摩丝等放在车内容易被太阳光线照射的部位,更不要将汽油、柴油等危险油品放在车内。

(7)不要在车内乱扔未熄灭的烟头,最好不要在汽车内吸烟。

(8)汽车长时间行驶在高温下时,应该在中途多作休息,不要让车子长途暴晒。

订单
查询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2751653207 举报邮箱:2751653207@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来赋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754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