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立法监督的最基本形式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40、情报信息系统是行政决策组织中的“神经系统”。
41、现行行政决策体制通常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决策咨询系统、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和行政决策领导系统四部分构成。
42、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43、“公民”这一概念是法律概念。
44、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抗诉。
45、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恒定的。
46、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
47、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48、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的财产的一种占有、利用和收益的权利。
49、下列人员中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有配偶、父母、子女。
50、行为人没有约定或法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所实施的行为是无因管理。
201、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体现在竞争主体能够平等地取得生产要素;竞争主体能机会均等地进入市场,并进行自主决策和经营;竞争主体能平等地承担税赋和其他方面的负担;竞争主体在法律和经济往来中处于平等地位。
202、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购买、货币供应量、转移支付。
203、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运动,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如何实现的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204、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企业。
205、公务员定期增资的途径有:晋升职务、晋升级别、增加工龄、工资标准提高。
206、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为做出原处理决定的机关、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行政监察机关。
207、国家公务员的工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地区津贴;岗位津贴构成。
208、下列情形下,公务员不得辞职涉及重要机密不满解密期;正在接受审查;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未满五年。
209、政务公开是公开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职能、职责;公开工作纪律;公开办事规则、程序、时限和结果;用人、财务和分配公开。
210、传统经验决策的特点是过程简单、随意性大。
211、法的规范作用是指引作用和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212、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产生,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消灭。
213、法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专有活动、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它必须严格限制在其职权范围内,并具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214、可以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对外代表国家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
215、可以成为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有法律允许的生产资料、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林木、文物、图书等。
216、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滥用国家权力。
217、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诉讼法律关系、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
218、行政合同与其他合同比,有以下特征当事人一方必为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219、行政确认的主要特征有是要式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
220、行政行为的特征包括主体特征,即它是行政机关的行为;职能特征,即它是国家管理活动;法律特征,即它是法律行为。
221、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22、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223、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224、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225、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226、《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227、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228、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