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300字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虽然我是一个临床医学生,但是抱着对经济专业的好奇心,我读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这本书其实讲的就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围绕这些事物所提出有趣的、常见而没有人思考过的问题,作者则用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其中潜藏的利益关系。
在解释这些例子时,作者用得最多的是“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经济学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惟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采取该行动。它不仅仅被运用在经济中,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解决问题时也经常用到。即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用最便捷的方法获得最大的成功,在有意无意间,我们遵循了这一原则。在分析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了解投入和产出比之后,相信我们今后在作出决定时会更加理性一些。书里有很多例子都是用这一原则来解释的:
1.有些酒吧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免费的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花生的生产成本肯定比水高,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弄明白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花生和酒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啤酒或白酒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对便宜,而每一种酒精饮料又都能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那么,免费供应花生能提高酒吧的利润。
反之,水和酒是不相容的。酒客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相对廉价,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2.为什么机票现卖价格更高,而演出门票现买却更便宜?
因为航空业主管们发现,出公差的商务人士更倾向于临时决定出行安排,而他们往往是高收入者,对价格并不敏感。而演出不一样,高收入者一般不愿意到最后一刻才买票,临时买票毕竟要面对不知道能不能买到、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座位等不确定因素。事到临头才在售票口买票的,大多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
3.为什么“维多利亚的秘密”要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镶钻胸罩,虽说从来没人买过?
因为镶钻胸罩显然是个很能够吸引眼球的新闻噱头,而且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它的主要价值在于镶钻,而钻石很容易回收,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却非常明显。它改变了人们对送礼物该花多少钱的参照系,把“别人花了几百万美元”的想法悄悄灌输到人们的意识里,于是,花几百美元买上一款高级胸罩就显得没那么荒谬了。
通过这本妙趣横生的书,我很惊喜、很意外的看到了生活更深的层面,像我这样一个不爱思考的人,竟然能耐心看完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没错,经济学并不一定是枯燥的,它也可以是耐人寻味的。相信越来越多人会认识到这一点,重视这一点,也会有更多人会因此喜欢上经济学!
我先前看过《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这次在推荐书目中又见到这本书,于是又重新看了一遍,发现里面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感受。我觉得这本书值得一看,并期待大家读完后,在面对一些问题时,能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找出科学合理的答案,尽管有时答案不尽完美,但一些个维度去思考也不错。这本书的案例和结论都是从经济学的原理来展开的,我们可以看下身边常见现象和事物的经济学的解释。正如此书的标题《牛奶可乐经济学》,牛奶方盒、可乐圆罐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都体现了一定的经济学原理。
为什么有不少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因为穿校服的要求,限制了学生们自我表达的能力。但它的优点则是减少了学生们在衣着竞争上所投入的货币及情感成本。为什么官僚们喜欢使用语焉不详的句子?是因为某个官僚可能会出于个人利益,把文字写得稍微模糊一些,从而削弱自己在限制他人行为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出于同样原因,其他官僚也会这么做,于是言辞模糊暧昧的标准就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完全叫人看不懂的官僚语言最终又成了主流。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捕鲸人无法从自我限制中获益。而世界上大多数的鸡都是有主人的。鸡和鲸鱼都有经济价值。人们对鸡能享有可靠的所有权,但对鲸鱼却不能。
书中类似上述有趣的举例非常多,综合看来,基本上都是依据成本收益原则来衡量,从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效益递减、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角度的思考,来判断我们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收益最大原则,对于一些行为有指导意义。
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我们的业务推动方案其实也是如此,只有为大家安装了足够驱动力才能有好的业绩表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权利是对等的,如实告知、保费、保险保障的关系也是如此。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赚取真正财富的唯一方式,仍然是天赋、勤俭、幸运,再加上艰苦的劳动,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努力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
而只有多提问、多思考才能多收获。如产品的设计既要包含最基本的功能,又要满足低成本竞争的需求。看到牛奶可乐容器差距,自然地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能会减少我们的经营成本,提高收益。“为什么在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的花生米呢?”在生活中我们会认为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而因此津津乐道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的钱已经悄悄被商家赚取。酒和花生米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的越多,要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多,而酒精饮料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这才是花生免费背后的真相。这说明经济学规律无所不在,要活学会用。
从问题开始,引发读者思考,然后给予解释,再找出普遍规律,让我们收获知识的同时激发我们延伸思考,还有那些事物是这样思考并按此规律去运作的?整本书读完之后会有豁然开朗之感,知道如何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更多的现象,同时让我们对周边事物重新又充满了探索好奇,用经济视界去看待这个世界。就如同当初在中学时掌握了一些粗浅的物理定律,就处处留心观察,努力在身边去寻求这个定律的运用一样。
愿大家在阅读本书后都成为经济学的“经粉”,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原理,提升认知世界的能力、增加感受世界的维度,使策划和决策更理性、更科学、更符合经济规律。
这本书主要是利用经济学原理,举出了很多小例子,探讨了我们亲身观察到的事情或者行为模式中有趣的问题。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学习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把它叙述出来。因为我们这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变得擅于讲故事,几乎每个人都能轻轻松松的吸收以叙述形式表达的相迎信息。最后介绍一个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
带着这些浅显的知识来开启这本书吧。
1、产品设计既要包括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产品设计的功能也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比如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柜却不会亮。
2、供求关系。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可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率,而在于它到底创造了多少利润。从长远来看,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对特定产品的需求,是衡量有多少人愿意买它的一种尺寸。特定产品的供应量,则是有多少生产者愿意提供该产品供出售的一种简明尺度。例如,为什么很多电脑制造商免费提供市场价格超出电脑本身价格的软甲呢。
3、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原则是,雇员的工资与他们为雇主在盈亏平衡点之上所创造的价值大致成正比关系。
4、在实际的产品中,(尤其是昂贵的产品)市场中,套利的可能性限制了垄断者向特殊买家索取高价的能力。卖家允许顾客以折扣价购买,但是前提条件是顾客必须首先跃过某种门槛。
5、市场中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往往造福了所有人。追求个人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处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当个人效益超过个人成本时,个体会采取行动。
6、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建立在以下隐含前提之上,个人的回报只取决于绝对绩效。但事实上,生活里大多数事情都是以相对位置定高下的。
7、市场上有两种买家,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做什么的人。头一种买家,因为考虑到自己缺乏知识,不明白价格与质量存在的可见联系暗示着什么,有时能够限制自己的损失。
8、人均收入,是各国之间最显著的一个差异。不同收入的人大多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不管他们的文化背景如何。
一、引言
每一门学问都起源于生活,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在其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中布置过这样的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这些作业汇集成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书中对类似牛奶与可乐的包装问题等等可能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进行了经济学角度上的阐述,每一个问题的篇幅都不长,不会让人觉得冗长无味。
这部原名为《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的书中提出了100多个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问题,这些问题在产品设计、供求分析、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虽然问题千奇百怪,但根本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却相对比较简单。总体来说,书中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就是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而成本效益原则则表明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是经济学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说道:“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这本书不仅帮助我加深了对某些理论概念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帮助我学习了如何去用经济学的视角看待生活。并不是说书中的全部内容都很让我感同身受,但在思维上给了我全新的体验。
二、在复杂中寻找本质
书中很多问题和解释都没有涉及特别深层次的知识,这与书中大部分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家庭作业也有一部分关系,但这也提醒了我也许一些现象的本质就是在种种复杂分析中最终归纳总结得到一个可以理解的结果。
现如今很多人一味遵从“玄学”,把简单的东西用很繁冗的一串专业术语包装起来,但最后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很多事物如果从理论层面去解读,确实会让事情朝着复杂化的方向走去,这是随着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理论知识的需求不断提高而形成的无可避免的趋势。但在我看来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不断理论和技术如何复杂,其最终得到的结果价值更多的是在提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思想和对经济运行的解释和思想指导上。如果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深度,最终得到的结果可能与最初的目标有所出入。
我们往往为了学习地快些而忽略一些基本的概念,但这些概念往往却是一个学科成立的基础。例如书中的机会成本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