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赋资料网 文化创意

岳麓版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最新4篇

发布时间: 2023-04-30 12:32:41
下载文档

4)作用:有利于恢复巩固政权,为苏俄指明了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3.斯大林经济体制(20世纪30年代建立)

1)确立: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行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确立

2)表现:

①单一公有制

②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以行政手段(而不是靠经济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

积极作用: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1940年工业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消极作用: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

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影响农民积极性;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战后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搬.

4.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暴露;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后果;斯大林逝世

内容:

农业:允许农庄庄员拥有一定的自留地和饲养牲畜;开恳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买给农庄

工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评价:

①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没有改变原有经济体制

②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③赫氏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

农业是改革重点

2)勃涅日涅夫改革:

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和勃氏的上台

内容:

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重点重工业

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评价:

①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弊端,取得一定成效

②勃氏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

③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拖跨了苏联经济

3)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内容: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重点在重工业;

首先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但仍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继续滑坡,后期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导致苏联解体。

二.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原因:

①(根)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②具体原因:股票投机过渡;供需矛盾;(直)生产相对过剩

订单
查询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2751653207 举报邮箱:2751653207@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4 来赋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754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