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工业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浅谈冶金设备设计与工业设计
前言
工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的重要的标志,我国的工业进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不断地加快,大大的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发展中的冶炼方面的工作非常的重要,像是矿产等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随着需求不断加大,原有的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需求,面对于这样的情形就要不断地进行改革,通过改革的手段提升工业的发展。目前的冶炼设备设计与工业设计是一个研究的重点方向,这一领域现阶段出现了一些问题,只要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那么行业就会取得很大的进步,希望这篇文章带给大家更多地启示。
1 冶金设备与产品技术创新成就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冶金行业内部评价指标合理选择与量化设置是贯彻多元产品输出的前提条件,更是决定企业发展活力的特定工序环节,涉及企业与技术创新潜质评价工作,目前还未做出标准规范要求,学术界因此对其提出各类校验思路。此类评价工作具体针对冶金设备检修以及业内代表性产业信息进行现场调研、对比。因为参与评价企业都与上市公司称谓无缘,相应地存在部分技术成果保密现象,本文关键点便自然向大众技术成员层面过渡,同时在适当时机下灌输评价业务网络疏导经验,令各类企业工作状况与设备维修频率得到清晰呈现,为日后工业前景调整提供标准疏导线索。此类评价体系须借助员工相关信息输入与真实性复查,才能顺利完成系统软件分析程序,保证对企业生产实力与业界竞争实力做出客观验证、排名;其中异质化定量指标依照计算模型设定,之后交由专业评价人员进行打分,利用加权求和计算判断冶金企业创新产业规划实力。
实质上企业的管理和市场转化能力增强过后,自然有精力向专门技术研发绩效奖励办法进行适当的过渡转移。毕竟此类产业隶属集团公司,具有独特的市场资源和地域优势,同时保留系列产品的品牌和专门的销售网络优势。公司已建成的底薪加提成的市场营销人员薪酬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提高销售各项指标,但不利于新产品的销售,缺乏对新产品市场拓展的积极性。不过,目前企业又在鼓励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的推广应用,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业务,提高营销资源的利用效率。
2 目前冶金设备与工业设计改良经验分析
2.1 全面强化冶金工业设计知识要素的普及效率
冶金设备造价水准高且品种样式繁多,加上使用环境特殊与功能单一,设计改良过程中需要注重实用功效,但是也会出现对人机工程学理念规则的忽视现象,如轧钢机经常单方面界定轧机动力与工作速率,而整体形态未免显得不够美观,特定关口检验质量不佳,经常错过最佳维修时机而令产业流程运作前景一再溃败。因此,有必要针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优质化设备运作理念灌输,尝试透过根本途径遏制设备粗制滥造迹象,使得单机设备与人工生产线灵活交接,赢取日后丰厚的业界优良口碑。这一方面的在我国推广的属于初级阶段,在很多的研发机构对于这方面有的仅仅是初步的了解,没有系统的培训过,针对于一些问题以及状态不是十分的清楚;在一些专业的大学,开设的课程采用的传统的课本,对于新鲜的模式有很大的抵触的情绪,毕业的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不能很好地理解当前的先进的设计理念,工作起来比较吃力。这方面的问题应该及时的发展,大学为了更好地发展各项事业,培养专业型人才,未来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会更大,面对于这些方面的问题,大学教育有责任做好人才的培养。
2.2 积极开展冶金设备内在质量与外在形态结构同步跟进研究项目
冶金设备改造工程需要主动开放品牌竞争风尚与创新规范体制,虽然设备产量有限且工作模式单一,但设计主体要做的就是提升先进技术衔接进度与工业生产线流畅运作质量,能够赢取合理的知识竞争优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冶金设备工业设计指标与其余产业规范要求有着明显区别,因为个体用户需求与厂家技术经验各异,在器械机组、基础部件通用性很难做出协调,尽管长久以来规划人员潜心改造,但是技术项目本身更新速率与外界影响效率深厚,用户一时之间想获得菜单式完整服务待遇是不现实的。毕竟此类领域工业规范指标不够健全,对于工厂设备调试仅仅限制在外观色彩搭配与操作顺序之上,人性化实用特征不能清晰呈现、如轧制设备距离地面高度会对操作人员产生相应的压抑感官效应,千米作业长度也会令车间内人员过度滋生疲倦现象,色彩单一也会造成个体视觉损害结果。目前轧钢生产单位已经具备数万吨设备,并且广泛分布在各类生产端口,单位设计思想与适用功能混乱交织。从中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是绝对合理的,只有在技术人员操作规则与职业道德素质完善前提条件下,各类工学和谐交织前景光芒才可顺利绽放。
例如:某钢铁有限公司一炼钢转炉车间采用了本套除尘装置,系统阻力明显减小,通过测试研究,风机前负压为数据为18-20Kpa,基本上能够合理地应对转炉除尘系统阻损能源耗量过高隐患危机,使得所配的风机能够消耗很低的电量即可以满足要求,从而为企业节省不必要的成本资金投入。通过采用环缝式可调喉口装置替代原来二文系统,使得调节更加灵活,更能适应烟气的波动性,通过利用自动控制,不仅保证了炉口的不冒烟,而且保证了烟囱排烟达到标准,受到了用户的好评。通过将脱水器改造成旋流脱水器,脱水效果比较好,靠离心作用将水分从烟气中脱离,而且由于风速较高,不容易粘灰堵塞,既节约了循环水也减少了清灰维修。但是,目前此类工艺技术与设备协调性能还有待优化补充。因此,更加完善的控制系统开发是今后努力研究的重点。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冶金设备与工艺模式改良上仍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难以保证各类工序的长久有效衔接,技术人员创新思维动力难以全面跟进。这篇文章针对于现阶段行业的发展情况展开了详细的讨论,针对于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然后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在实践的过程中在很多的方面取得了成功,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面对问题,正确的看待,发展的过程遇到问题就是前进的动力,企业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那么就会被时代所淘汰,退出历史的舞台,当前的发展趋势就是非常的好,只要沿着这样的模式向前发展,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去的更大的进步。
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
创建园林城市是我国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有关提高城市总体景观和生态水平的活动,这项活动就是要把各个城市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市设计(urban design)的进行。本文试图对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一、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都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结果
建设园林城市要求整个城市都园林化——建设城市大园林,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城市功能从最初的只用于交换和防御,发展到越来越多地注重文化的要求,人们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而且还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程度达到最优化,城市设计由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建设园林城市应该说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而园林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通过加强城市设计来实现,二者一个是目标,另一个是手段。
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目前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曾经提出过田园城市的理论,应该说这个理论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而这个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则是以园林绿化为有机联系的城市构造原则。这个理论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精神实质表现的是一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城市的概念说到底是一种城市形态标准,这种形态应该说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园林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形态,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其概念:园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绿化作为基本的有机纽带,艺术化地组织和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使城市形体环境有最佳的美学和生态学效果。
城市设计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当城市规划学从空间地域规划发展到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性规划学科后,就出现了一方面建筑作力于微观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忙于跨学科宏观扩展的局面。两极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情感,割裂丁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冷淡了城市视觉环境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盲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学科。城市设计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与其他边缘学科一样,其概念有多种解释,但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城市设计就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为目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中观设计。城市规划出于理性,城市设计则侧重于感性;建筑设计是对个体的操作,城市设计是对群体的组织。
由此看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都是针对城市形态进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二、构造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应该追求的根本目标
园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园林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之所以这样理解,主要有三条理由:
第一,从城市发展的趋势看,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自然因素很多,但是根本的可以营造的因素主要是园林绿化,并以此来艺术化地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所以园林城市是人们的理想目标。城市设计就是力图使城市这个人工环境更多地引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第二,从园林城市的含义看,园林城市的“园林”绝不仅是指城市的园林绿化部分,同时也应该包括城市环境空间构成的各个基本要素。这里的园林应该是一个大概念,就像造园时运用亭、台、楼;阁、径、石、池、溪构景那样,把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等各种环境因素都进行艺术化的组织。比如借景、框景等手段,从古典园林中走上街头,运用于整个城市,则扩大了园林的外延,这不能不说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
第三,从城市设计的规律看,它所追求的情景交融原则、景观集合原则、空间序列原则、环境气氛原则、品味最优原则等都是园林城市所体现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空间艺术的创作规律,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艺品、雕塑、建筑和园林等。园林又把建筑、雕塑和工艺品等因素囊括其中,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城市设计实质上是把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它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取向,表达一个城市的“神韵”,都是在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这些物质形态一般性功能的综合地、艺术化地运用,是经过人类文明升华了的自然,也就是说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改善环境。就像营造园林那样,城市设计所追求的,无疑是园林城市所具有的根本属性。由此可以看出园林城市对于城市设计的根本意义。
三、城市设计要以绿化为纽带组织环境空间的基本要素
视觉环境的优化是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应该说,视觉环境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心理的影响与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理的影响同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事实说明,城市的视觉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钢铁积木”等环境中,极易产生压抑、忧郁、恐慌、不安等心理疾患,这些问题只靠消除污染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而园林绿化的生命系统特性在改善现代城市景观环境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绿色应该是现代城市的基调,是现代“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也必然应该是城市设计运用的主要手段。
而且园林绿化的材料的“软”性与生命性,恰恰可以抵消建筑的“硬”质与无生命性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不适,或者说可以形成一种对比,将这种对比进行艺术化的结构,就能形成优美的视觉旋律。所以也可以说园林绿化是城市有机体中的重要的“生命场”,发挥着整体环境协调作用,是用具有生命的色彩材料在“城市画卷”上来描绘最美好的景观,理所当然的是“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绘画是平面造型艺术,实际上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面造型艺术,实际上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如果说中国画构图“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是平面艺术构图的重要原则,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园林绿化则是城市立体画卷的生动“气韵”,那么以此为纽带组织城市环境空间则必然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
园林绿化,还往往起着城市再设计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设计还远远没有展开,特别是一些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目标迈进的城市,这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越是这样,园林绿化则越有着重要作用。即使城市设计已经全面展开,园林绿化也仍然永远是城市设计的拓展和完善。因为园林绿化可以根据建筑、街道等景观需要,用植物绿化来组织视线,分隔与联系空间,宜“掩”则“掩”,宜“露”则“露”,组织和导引方向,可以起到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目前,有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有脱节现象,规划划出建设地块,建筑师只考虑建筑问题,或仅仅考虑单体建筑环境问题,而规划上对于建筑之间的关系则把握不够,形成一些不协调的总体景观环境。如有些重要街道两侧的许多现代化建筑从单体上看,都很有特点,也不失为优秀设计,但是这些建筑排列在一起,侧有互相排斥的感觉,好像互不服气、互不说话,穿着不同风格时装的一群模特。这种情况只有靠园林绿化来化解和协调。试想通过高大树木、开阔绿带的遮掩或联系的处理,使人们在视觉上从“环境视”变换到“焦点视”,或从“焦点视”转移为“环境视”,则必将缓解这种景观的不协调。有时还可以用大树、大草坪或代表某种含义的植物用作特殊的标志,赋予环境以文化情境。比如,北京二环路天宁寺立交桥中央的一株古树,就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手段完全可以在四维空间(还有时间维,园林绿化的季相变化和生长变化等)上最大限度地营造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园林城市呼唤着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也应确立园林城市目标,这是建设一流的国际大都市的必然要求,规划、设计、园林等各有关方面的工作者应该共同肩负起建设园林城市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