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牡丹的种植方法,欢迎大家参考。
1 形态特征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又有洛阳花、富贵花之称。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二回羽状复叶,小叶长4.5~8cm,阔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先端3~5裂,基部全缘,叶背有白粉,平滑无毛。花单生枝顶,大型,花型多种,有9个色系。花期4月下旬至5月,果9月成熟。
2 土壤选择与整地
栽种牡丹宜选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笔者通过实践,结合牡丹的形态特征和实际养护管理的特点,发现牡丹宜种植在地势高燥和侧方遮阴的地方,以防积水烂根。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为好,过酸过碱的土壤不适合牡丹生长。
3 栽植季节与方法
牡丹必须在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栽植,期间成活率最高,次年长势强劲。在此期间又以早栽为好,早栽地温较高,可促使牡丹早发新根,便于成活、越冬及翌年的生长。栽植越晚第2年长势越弱,甚至死亡。即使成活也要到第3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生长。
牡丹无论穴栽、沟栽,通常与分株繁殖同时进行,同时应确保栽植空间宽大而深长,并施足底肥。在栽植前将断根、病根剪除,用500~700倍液甲基异柳磷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也可)混合液浸泡10~20分钟后栽植。覆土后还要将整株稍向上提,使根系分布均匀,自然舒展,然后再逐层将土填实。一般初栽之苗要浇透水,使根和土壤紧密结合,但不可过湿,更不能积水,以防止烂根。
栽培密度应视培植目的而定。若作长期观赏用,株行距80~100cm为宜。
4 常用繁殖方法
4.1 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是以种子繁衍后代或选育新品种,是一种有性繁殖方法,牡丹在野生状态下主要以种子繁育后代。经人工长期培育后,牡丹雄雌蕊退化,多变为花瓣,大多失去结实能力。因此无性繁殖成为保持牡丹优良性状的主要繁殖方法。
播种前必须对土壤进行较细致整理消毒,土地要深耕细作,施足底肥 ,播种后,15~20天后开始生根,到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发芽出土,若干旱少雨可10~15天浇水1次,4月份以后可随浇水施入稀薄粪肥。按此法播种2年后可起苗用于嫁接或移植,3~5年后即可陆续开花。
4.2 嫁接繁殖
4.2.1 砧木的选择。一般来讲,砧木的选择分为2种,一种是野生牡丹;一种是用芍药根。
4.2.2 接穗的选择。接穗宜选健壮植株上1年生粗壮萌蘖枝,其髓心实,嫁接后易发根存活;次之为上部当年生枝,因健壮芽子饱满的当年生枝含营养物质较多,利于伤口愈合成活。接穗一般长约6~10cm带有健壮的顶芽和1个或几个小侧芽。接穗要即剪即接,不可久放。
4.2.3 嫁接法。本法比用分株法的繁殖系数高得多,尤其对一些发枝力弱的名贵品种更有意义。砧木通常用“粗种”牡丹或芍药的肉质根。砧木选用粗约2cm,长约15~20cm且带有须根的肉质根为好。实践证明用牡丹根作砧木比用芍药根作砧木,更利于以后的的分株,且寿命较长。嫁接的时间一般为9~10月上旬,接后涂泥,并立即种植。
4.3 分株繁殖
分株亦称分根。将生长繁茂的大株牡丹,整株掘起,从根系纹理交接处分开。依据原株大小,一般每3~4枝为一子株,且每株都有较完整的根系。再以硫磺粉少许和泥,将根上的伤口涂抹、擦匀,即可另行栽植。在洛阳,分株繁殖多在10月上旬进行,最迟不得晚于11月底,适时进行分株较好,适时分株,牡丹新生根很多,来年长势旺盛;若分株栽植过迟,当年根部生长很弱,少而短,来年植株发育更弱,甚至死亡。
牡丹白绢病主要发生在苗木近地面的茎基部,土壤、肥料是该病的传染源,尤其是以红薯、黄豆为前科作物时,发病严重。开花前后、高温多雨季节比较容易发病。初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随温、湿度的增高,菌丝由根茎处传出土表,密布于根茎四周呈云状,最后形成褐色粟粒状的菌核。病株顶梢凋谢、叶片枯萎、下垂,最后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选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不宜与根茎类药材及红薯、花生、蚕豆等作物轮作。
2、选用无病苗,并对健苗进行消毒处理。消毒药剂可用50%的退菌特或7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800-1000倍液浸10-30分钟。
3、为了预防苗期发病,可有70%五氯硝基苯粉剂处理土壤,每亩地用2.5公斤,加干细土50公斤,混和均匀后,撒在播种或扦插沟内,然后进行播种或扦插。栽植后喷施新高脂膜,隔离病虫害,保护植株健康成长。
4、发现病株及时带土挖出烧毁,病穴用石灰消毒。
5、发病初期,在每亩苗圃内撒施70%五氯硝基苯粉剂2.5公斤,施药后松土,使药粉均匀混入土中;亦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硫酸铜液浇灌苗根。
牡丹花采种最好是在8月初,牡丹种子陆续成熟,当果实呈蟹黄色时摘下,放室内阴凉潮湿地方,使种子在壳内后熟,并经常翻动,以免发热,待大部分果实开裂、种子脱出。切忌在阳光下晒干,否则种子往往不易发芽。
牡丹种子正常是秋植,种子胚根先萌发,胚芽休眠。待冬季低温期过后,胚芽才可以打破休眠萌发。种子放入50℃温水中浸种一昼夜,使种皮脱胶变软,吸水膨胀,易于萌动和发芽,用砂纸打磨掉表面光滑的一层蜡质。
播种时间以采种即播为宜,最迟不能超过当年9月份。播种前,施足底肥,把苗床深翻整平,必要时进行床土消毒,种植容器最好用透明的,可以观察生根情况。根生长到5厘米左右,可以放到冰箱里冷藏,保持1到7度左右大概20天,拿出来继续放在温暖处,就会发芽了。
为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可在苗床上遮阳,最好不要过多浇水,因为浇水多土壤会板结。在进入11月后可将遮阳物去掉,霜冻前用稻草、谷草或树叶覆盖苗床以防寒保墒,直到翌年2月才将覆盖物去掉。
静静等待4-5年后方可见花,期间就需要你的精心照料了。
误区一:浇水过晚 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极不稳定。早春浇水可以有效降低地温,延缓植株萌芽,以免植株受到晚霜和倒春寒的危害。但浇水过晚不仅起不到防寒、防冻的作用,还会影响开花质量。因此浇水宜早不宜迟,应浇足浇透,以土表不积水为度。另外,在牡丹的盛花期应控制浇水,否则会缩短花期,使花朵过早凋谢。
误区二:修剪不当 牡丹的修剪十分重要,修剪不当则花小色淡,影响长势。对牡丹进行修剪方法,一种是将从土中新生的萌芽全部剪除,若打算更新枝条或矫正冠形的枝条则可以保留,这就是俗称的“牡丹修脚”,这些脚芽若保留下来,在其木质化过程中会消耗大量养分影响开花的质量和夏季花芽的分化;另一种是将过多花蕾疏除,每个枝条只保留1个花蕾,如果顶芽花蕾不如侧芽花蕾健壮,则应将顶芽花蕾疏除,保留侧蕾。植株的养分是有限的,保留的花蕾多,则每个花蕾所能够分到的营养就少,花朵就小,单花寿命也会缩短,而且还极容易出现畸形花。
误区三:花后缺肥 牡丹通常1年施3次肥,即秋后的基肥、早春的花前肥和仲春的花后肥。花农往往容易忽视花后肥。实际上这次施肥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牡丹的生长和花芽分化。虽然开花前施用了肥料,但经过开花养分已被消耗,此时不追肥会影响植株以后生长,造成长势衰退,影响花芽分化。在花谢后15天内要追施1次以磷肥为主的复合肥,同时也可适当施入一些经腐熟发酵的农家肥。如花后植株长势不佳,还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