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赋资料网 教育教案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9篇

发布时间: 2024-02-09 12:38:14
下载文档

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并使用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1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节日。在这个节日前,各种美味可口的月饼会出现在市场上,孩子们也会吃到很多种类的月饼。孩子们对中秋节有一些初步的了解,知道中秋节快要到了。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老师,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我简单地给他们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中秋节,我们有必要开展一个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的目标有以下几点:

1. 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氛围。让他们知道中秋节是我们国家传统的民间节日。

2. 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孩子们探索月球的兴趣。

4. 让孩子们了解节日期间需要注意的安全和卫生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5. 让孩子们体验与同伴一起过节的快乐。

在活动中,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难点是为什么月亮会有圆缺的现象。

为了准备这个活动,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月饼、画纸、彩色水笔,还有一些画有月初、月中、月末时的月亮的范例。

活动的过程如下:

1. 首先展示月饼,引入活动的话题。

2. 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谈谈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3. 向孩子们介绍中秋节的习俗,帮助他们初步理解中秋节代表团圆的意义。

4. 让孩子们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5.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让孩子们倾听故事。

6. 进行讨论,问孩子们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如何变化的?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7. 教师总结: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然后月亮变得越来越大,像镰刀,像小船......到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然后月亮又开始慢慢变小,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

8. 让孩子们画一个“会变的月亮”,让他们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通过这个《中秋节》的活动,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了中秋节,学会了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基本知识。孩子们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我发现我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比如,有一个孩子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如果我提前准备了月球仪或者课件,就可以向孩子们展示月球的形状,并介绍月球表面的情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事情。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兴趣。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2

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了解筷子的种类和作用,并学习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活动目标:

1. 了解筷子的种类和作用,知道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

2. 学习使用筷子,做到持筷姿势正确,能够夹、挑、拨东西。

3. 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4.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筷子的特点和作用,了解不同材料的筷子。

难点: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

活动准备:

1. 收集废旧的一次性筷子若干,并涂上颜色,每个幼儿准备一双筷子。

2. 每组幼儿的桌子上摆放玻璃球、杏核、小纸团、玉米粒等,供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夹东西。

3. 准备几种常见的筷子,如竹筷、木筷、铁筷、塑料筷、不锈钢筷等。

活动过程:

1. 通过猜谜语引出筷子,让幼儿猜答案后展示各种筷子。

2. 引导幼儿观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特点、制作材料和作用,并提出问题:

- 筷子是什么样子的?

订单
查询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2751653207 举报邮箱:2751653207@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来赋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754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