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赋资料网 活动总结

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活动总结10篇

发布时间: 2024-02-21 14:54:34
下载文档

善于利用信息有助于积累知识和经验,形成自己的宝贵财富,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支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活动总结,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活动总结1

为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积累垃圾分类知识,营造绿色校园清风,____市实验中学组织全校师生协力开展了系列环保教育活动。

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校团委牵头,制定活动方案,政教处配合,分学部有序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二、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1、召开“绿色环保,倡导文明”主题班会,为环保行动建言献策。

学生自发组织形式多样的班会,播放环保视频,展示环保图片、手抄报等,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为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2、主办“绿色环保,倡导文明”主题黑板报,丰富精神生活。

各班主办的主题板报,颜色鲜艳,图文并茂,内容充实,既科普了垃圾分类知识,开拓了学生视野,更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3、开展主题手抄报评比活动,强化环保理念。

七年级学生主办的“绿色环保,倡导文明”主题手抄报勾勒出一幅幅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的书画作品,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无限创造力。

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增长了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强化了环保理念,受益颇多。

4、建设垃圾分类宣传栏,创设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通过建设垃圾分类宣传栏,科普垃圾分类知识。

朗朗上口的环保口号,生动形象的环保图片,创设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将环保理念深深根植于师生心中。

5、积极参与环保志愿者行动,身体力行,践行环保誓言。

学校组织各年级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

在学雷锋月,学校通过特校慰问、清明祭扫等活动契机,引导学生捡拾校园垃圾,清洗分类垃圾桶,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公园垃圾等。

活动中,同学们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展现了新时代好少年的精神风貌。

在____省20__年“____少年环保使者”评选活动中,我校祁盛、宋佳乐等同学成功入选,成为校园环保小卫士中的佼佼者。

6、开展垃圾分类测试,强化垃圾分类知识学习效果。

学校安排教师精心选题、编制垃圾分类测试卷,组织近两千名学生完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测试。

学生答题准确率高,充分展示了学习成果。

在系列垃圾分类教育活动中,学校始终坚持营造环保氛围,让每一位学生沐浴在环保理念之下,始终坚持知行合一,提高学生的垃圾分类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将继续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营造全校学生爱环保、懂环保的校园氛围,将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牢固树立于学生心中,让环保少年今日成型、定型,明日为建设绿色家园添砖加瓦!

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活动总结2

我们学校的环境教育走的是“总结与实践双线并行”的路线。

文里小学是____镇率先开展环境教育的学校,经过这七年的实践、积累,环境教育已经成为文里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核心部分之一,环保活动渗透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拥有我们的教育模式,正逐步形成体系。

本学期,我们环境教育核心小组的老师们,着手做的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总结这七年以来,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并进行两个奖项的申报,分别是:潮汕星河奖品德奖集体三等奖、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奖。

我们从历年的资料中进行筛选、总结,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资料,形成九本文集,分别是:各年度环境教育工作计划、总结、环保+科技创新、环保+学科教学、环保+校本研究、环保+实践活动、环保+课题研究、论文、案例集、荣誉册。

这九本文集,是文里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一个缩影,从“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方面,展示了文里小学环境教育的成绩,这些成果同时参加____镇乡村振兴特色亮点展示,广受各界好评。

接下来,我们将在这九本文集的基础上,听取杨教授团队的建议,再次进行归纳整理、回顾整合、查漏补缺,申报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奖。

重实践,持续开展活动

创建绿色学校,推进环境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学校本学期环境教育的思路。

1逐绿而行,深耕“绿色理念”

本学期,我校在操场一角,开辟了“环境教育学生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和环境教育相结合,为学生创设实践平台,在“植绿护绿”的劳动中,厚植“绿色理念”:热爱劳动,爱护环境。

在老师的带领下,环保小组的学生随时关注实践基地种植的蔬果,定时浇水、施肥,记录蔬果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虫害等,再查阅资料,或向花农请教,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目前,实践基地已经满目葱茏,并且陆续收获了第一批蔬果:生菜、青椒、茄子、柠檬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有劳动实践的体验,又增长了知识;既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愉悦,又加深了“植绿爱绿护绿”的认识。

订单
查询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2751653207 举报邮箱:2751653207@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来赋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754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