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确保排水、堵水及降水的措施,严防围护墙体发生水土流失而导致基坑失稳;
(6)合理确定地基加固的范围、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7)选择满足出土数量和时间要求的开挖设备、运输车辆及道路和堆放条件;
(8)提出监测设计,落实按监测信息指导施工防止事故的方案。
2)考虑时空效应的开挖及支撑施工。
基坑开挖的几何尺寸(长、宽、高)和挡墙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对基坑围护墙体和坑周地层位移有明显的相关性。这里反映了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的规律。考虑时空效应的开挖及支撑施工应根据下述诸因素进行:
(1)基坑规模、几何尺寸、围护墙体及支撑结构体系的布置;
(2)基坑地基加固和施工条件;
(3)选择基坑分层、分块、对称、平衡限时开挖和支撑的顺序,并确定各工序的时限。
(4)在施工方案中对如下施工参数进行规定:
①开挖分层的层数,每层分部开挖的数量;
②分部开挖的时间限制;
③分部开挖后,完成支撑的时间限制;
④支撑预加轴力(采用钢支撑时);
⑤当采用盆式开挖时,其贴靠挡土墙的支承土堤的每步开挖宽度和高度;
⑥每步开挖所暴露的部分墙体,在开挖卸载后无支撑的暴露时间、暴露的宽度和高度。
3、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变处置措施
1)围护结构出现渗水、漏泥或开挖面以下出现冒水,应变处置措施:
①采取止水堵漏措施;
②发现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2)土方开挖不均衡,支撑施工不及时致使支护系统受力和变化速率过大,应变处置措施:
①加快开挖和支撑的施工进度,增加支撑预加轴力的次数;
②调整开挖及支撑施工次序,减小每步开挖的空间尺寸,使基坑受载均衡。
3)围护结构刚度、强度不足,变形过大,应变处置措施:
①增加临时斜撑、角撑;
②对支撑加设预紧力;
③加强支撑的竖向间距;
④在坑内堆载或坑周卸载。
4)基坑隆起过大,应变处置措施:
①在最下层开挖时,采取分块挖、分块浇筑垫层混凝土,以控制墙体位移;
②采用中心岛法挖土;
③超前在坑底进行块凝压力注浆;
④压载。
5)支撑支柱桩不均匀沉降或上浮,应变处置措施:
①在支撑上加载或卸载;
②设置临时拉系构件,以使支撑稳定;
③设立竖向十字撑;
④调整立柱上支托支撑的支托构件标高。
6)支撑因截面不足,有压损可能,应变处置措施:
①在竖向及水平向增设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