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赋资料网 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培训内容知识4篇

发布时间: 2024-06-28 11:32:06
下载文档

胃肠炎症状:呕吐、腹泻、腹痛、黄绿色水样便、发热38℃~40℃

急救治疗: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重症者可以给予抗菌素

4、预防措施√

①防污染:牲畜进行兽医卫生检验;宰场注意防止宰后污染;加强肉类食品在储藏、运输、加工、烹调和销售等环节的卫生管理

②控制细菌繁殖

低温环境:目的是使细菌不要繁殖达到10万的数量。20℃以上细菌可大量繁殖

储存时间:尽快食用,缩短储存时间

③杀灭病原体

(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1、病原学特点:副溶血性弧菌在含盐3%~4%的食物中才能生长良好,无盐条件下不生长,故也称嗜盐菌。

不耐热,56℃加热5分钟或90℃加热1分钟可将其杀灭。(对热敏感)

不耐酸,1%食醋处理5分钟可杀灭之。(对酸敏感)

在淡水中生存期较短,只活2天,海水中可生存47天以上。(嗜盐)

抵抗力弱,但繁殖快,只要温度(30~37℃)适宜,含有一定盐量的食物,而且pH(7.4~8.2)合适,则可以在3~4小时内大量繁殖,引起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能使人或家兔的红细胞发生溶血,使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β溶血带,称为“神奈川试验”阳性。

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90%神奈川试验阳性。神奈川试验阳性菌感染能力强,通常在感染人体后12个小时内出现是食物中毒现象。

副溶血性弧菌能否被检出,与海水的温度有关,只有温度上升到19~20℃时,这种弧菌的数量才能达到可被检出的水平。

2、流行病学特点:7~9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好发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其中以墨鱼、带鱼、虾、蟹最为多见(墨鱼的带菌率可达93%,其次为盐渍食品)

3、中毒机制:感染型中毒(大量活菌引起)是主要的

毒素型中毒(肠毒素引起)是次要的

4、临床表现:阵发性绞痛,开始有腹泻、腹痛(不是开始呕吐)

洗肉水样血水便,持续一段时间后为脓血便

5、预防措施:同样应抓住防止污染、控制繁殖、杀灭病原菌三个环节。

如果是经煮食物,有足够的时间应该没问题

贮存于冰箱中海产品在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凉拌食物要清洗干净后置于食醋中浸泡10分钟或在100℃沸水中漂烫几分钟

(三)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它能致病和产生毒素。

耐冷、耐碱、耐盐、不耐酸、不耐热(59℃10分钟死亡)

好发食品主要为乳及乳制品、肉类制品,特别是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的上述食品

特有的中毒表现:脑膜炎、败血症、孕妇流产和死胎

对冰箱冷藏的熟肉制品及直接入口的方便食品、牛奶等,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四)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1、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大肠杆菌是大肠埃希氏菌的俗称。

大肠埃希氏菌中只有少数菌株能直接引起肠道感染,最为严重的就是出血性(致死性)结肠炎。其主要的血清型是O157。

典型的症状是:以明显腹泻和血性腹泻开始,第二、三天可能会大量出血而成为所谓的“全血性大便”。

O157的特点:耐低温,-20℃仍能存活;耐酸,pH3~4仍能繁殖;毒力强,只要有几十个细菌侵入体内就能使人致病(普通的大肠杆菌数量即使达90~150亿也不会致病)

由于O157大肠杆菌对热十分敏感,75℃以上1分钟即被杀灭。因此,提倡熟食是预防O157出血性结肠炎的最好办法。

另外,应注意严格消毒食具,生熟食砧板、菜刀要分开,抹布和洗碗布不能混用,并且应经常消毒;生熟肉在冰箱里不要混放,隔夜饭菜从冰箱取出后要经翻煮才可进食。

订单
查询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2751653207 举报邮箱:2751653207@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来赋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754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