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赋资料网 农业工程

农业发展论文精选2篇

发布时间: 2023-03-26 17:15:15
下载文档

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农业发展论文精选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农业发展论文精选1

浅析文化农业发展

摘要 现代农业已经解决温饱问题,农业呈现多样化,并向文化方向贴近,这为文化农业的发展提供机遇。文化农业主张文化关怀,侧重对人的精神需求的研究。文化农业将农业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以发展农业文化,乡土文化,民俗风俗,科学教育为主。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时期,立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中国三产业分析,对太原经济发展进行细致分析,更加全面把握农业与经济发展关系,为文化农业的建设提供依据。调查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并与多座城市比较,结合太原自身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文化环境、政策因素、交通因素,立体化分析太原文化农业的发展趋势,发展可行性。

关键词 文化农业;习俗;科学教育;经济

农业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贡献。农业所生产的产品和副食是文化必需品的基本来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农业还是工业原料的基础来源,是工业的重要市场。农业是服务业、旅游业的重要场所。是农业是重要的出口物资,是国家资金积累的根本来源。

中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形式下,大力发展农业,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历经漫长时期中,不断创新发展,农业水平不断提高。现今,中国农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太原正在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然而,农业缺乏与人的互动,未能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在农业现代化和在保证粮食安全背景下,发展文化农业,满足精神需求,实现文化功能和科学教育功能,使文化农业贴近人类文化,实现大众参与。

1 经济发展与农业

1.1 中国经济发展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高速发展,工业化已发展至中期;其中,制造业和金属冶炼发展水平高,技术成熟,创新点高。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扩大,现阶段交通运输业实现了以海洋、航空、铁路、公路的运输方式,开展城际快车、地铁等立体交通,中国高铁技术和服务正在兴起。

中国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化不断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大数据的产生和云计算影响了手机应用功能,促进网络购物、网络文化、金融、保险、商业等行业兴起。中国产业的转型发展,拉动经济发展,并提高大众文化水平,方便大众文化、人性化加强,为文化农业提供了发展机遇。至2013年,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为5.3∶46.5∶48.2,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43.89∶46.1,增加的产值分别为56 957亿、249 684亿、262 204亿元(表1)。中国产业发展迅速,但第一产业农业发展的贡献度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低,未发展至文化关怀。第二产业煤炭工业经济不断下滑,至2015年煤炭供需不平衡,煤价下跌,钢铁工业产能过剩,供需不平衡。

农业发展与第三产业结合,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机遇,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向文化型转变,增加人文关怀,满足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的方式。自2004―2016年中央多次下发一号文件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其中,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指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资源环境的约束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各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农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艺,振兴中国传统手工艺,扶持农业发展休闲旅游合作社,增加资本流入农业中。

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中。在政府支持下,农业现代基础加强,农业质量和效益提高。现代农业发展动力增强,农业中对资源和生态的保护加强,文化关怀不断提升,文化农业在产业融合中更贴近城乡居民,农业的文化传播和文化教育得到发展。文化农业的发展,推动城乡发展,增加城乡发展,促进农民的创办热情,满足城市人口的精神需求。在法律的框架下发展文化农业,确保文化农业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的运作。最终,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实现文化农业的稳定发展。

1.2 太原市农业与经济

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省会,对山西省的发展具有领头作用。至2013年山西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为5.55∶53.27∶40.85,山西省人均GDP达34 810亿元(表 2)。“高耗能、污染强、排放大”的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清洁无污染,可持续的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农业发展与第三产业进一步优化。以煤炭和钢铁为主的第二产业仍然占比例高,且2015年山西煤碳产量为9.44亿t,同比增长0.6%,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1.5%。但从2014年7月起到2015年12月,山西煤炭行业连续下跌,山西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太原钢铁集团公司生产过剩,并且不断收购和兼并多地钢铁企业,如临汾钢铁厂,造成资金外流,期间不断整合,造成产业单一、市场应对能力差、钢材外销困难、产业发展疲软、经济效益低。太原重型机械厂,同样外销困难。山西重工业发展投资过多、重复建设多、产能扩张快、生产能效低,转型发展迫切。

立足山西经济发展,2015年太原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0.2∶29.2∶70.6,拉动太原市生产总值增长为0.02、2.60、6.2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为1.4∶37.3∶61.3。第二产业工业增加600.48亿元,增长5.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提高3%,新兴工业产业快速增长,占工业投资比重的69.4%。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上升,其中服务业和金融业迅速发展。第一产业保持稳定发展,比例减少。

农业中,农林牧渔业持续上升,农产品加工增长迅速,太原市适应经济状况,建立“一元菜菜篮子工程”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园,但简单商品生产使农业发展单一,经济作物仍以大棚蔬菜和化学蔬菜发展,未发挥附加值,尚未向科学教育和文化习俗方向发展,如晋祠大米创立品牌后,仍然以传统的粮食作物发展。且太原市的现代农业发展较晚,基础薄,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发展未平衡,农业中的档次低,文化和教育功能弱,文化农业发展阻力大。因此,太原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开发,发展文化关怀和经济价值高、潜力大的文化农业。依据中央对“三农”的投入,太原市对种粮补贴范围扩大,标准提高,制度不断完善,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研发,推动文化农业发展。将农业与第三产业结合,使文化农业在近郊农业得到发展,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学习教育功能,拉近城乡距离。 2 文化农业建设

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农业也随之进入现代化阶段。文化农业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的地位日渐突出。

2.1 东部地区建设

东部地区拥有完善的配套服务,商业和农业思想观念结合度比较高,适合选择的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市场化机制水平高,具有强大的组织形式。其中,东部地区北京市顺义区通过建立特色旅游体系,增添特色旅游景观,打造各个旅游景点。在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水上运动项目和2009年成功举办花博会后,顺义区的形象得到明显提升。顺义区以此为契机开发独一无二的特色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和旅游业,注重文化关怀,满足城市居民精神需求,发展高质量的文化农业。顺义区利用比较好的土地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采摘劳作为一体的文化农业,未来确定重点发展农业观光和花卉种植。

2.2 中部、西部地区建设

中部地区开展建设相对晚,但现代农业发展迅速,逐步解决温饱问题后,开始向享受型农业过渡,文化关怀与日俱增,现代农业正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中部地区武汉市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结合自身农业发展和经济产业结构,开发家庭农场,通过对种植业家庭农场、水产业家庭农场、种养殖结合型家庭农场和循环农业家庭农场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组织文化农业发展,增加文化性和休闲性。重庆市万州区试点发展微型企业模式,将家庭农场和企业形式相组织,创立微型农业公司,成都市探索家庭农场个人独资企业模式。

2.3 太原文化农业

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太原市农业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太原市现代农业正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现今以开发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文化农业发展正在兴起。太原市农业除提供农副产品外,还具备一定的休闲娱乐功能。调查中,走访了太原市多家现代农业开发区。在晋源区发展北大寺村特色农业观光,观光园以晋祠名胜为依托,开发莲藕种植、水稻种植、农家文化体验、休闲垂钓活动,是综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在迎泽区发展润东农业科技博览园,园区以农业高新技术展示,采摘为主,培育多种珍奇蔬果。在杏花岭区发展采薇庄园,以自然生态为主,结合餐饮、度假、农事体验、采摘、游乐园的一体生态庄园;发展长沟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锦林百花园。

在尖草坪区发展宇文山庄,以餐饮、住宿、休闲、陶艺为一体的农业庄园,并是太原市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发展西高农家乐。在阳曲县发展青草坡香草庄园,庄内借助大禹治水时期晋阳湖涨潮至此的历史文化,以农耕、餐饮、采摘、体验乡村古园为一体开发田园农业。经过走访,分析了太原市农业休闲观光,发现农业以休闲度假为目的发展综合性农业区,提供以田园观赏、农业体验、自然生态游、垂钓、餐饮的休闲农场和以采摘果实、耕作种植、赏花、享受田园乐趣的观光农业。太原市文化农业开发水平低,文化关怀尚未形成,未实现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和精神寄托,农业教育观念未体现,文化功能和科学技术薄弱。

太原市现代农业发展应加大特色文化发展,提升文化农业水平,增加科学教育功能,发展风俗农事体验。建筑上,建设具有晋商文化特点的四合院和具有黄土高原乡土气息的窑洞。开发农事活动,发展童玩技艺的玻璃圪嘣、推铁环等游戏,发展面塑、剪纸、晋剧、祭祀等民俗。利用农业科学教育功能,将传统农业栽培种植的农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工具作物教学器材,传授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知识,划分若干小区域,使城市居民体验农田劳作,学习山西杂粮、晋祠大米、葡萄、沙棘的种植。综合太原市文化农业的发展特点和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太原市文化农业应建立生态涵养区和农业文化区,并与第三产业的文化服务有机结合,创建以风俗习惯、艺术、经济、文化为方向的文化农业。建立传统地方文化特色园和生态区。开展民俗、节日、集市、农村习惯、农村文艺、农业传说的文化普及,保护修建农村文物古迹、历史民俗建筑、农村景观,使城市居民可以体验

(下转第294页)

(上接第290页)

田间劳作、农村礼仪、节气安排、农事祭祀、交往、休闲的太原农业特色活动。

3 结论

通过对太原市农场、农村庄园的走访和调查,并对太原市经济发展进行调查,在结合中国农业和经济发展、中国文化农业发展水平的情况,总结了太原文化农业发展的情况。

3.1 机遇

太原市位于中部地区,又是山西省省会,太原市人口数量约429万,消费量大,客源稳定。太原市经济转型发展在山西省速度最快,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与第三产业结合度高,文化建设水平高。太原市经济水平比较高,城市居民的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欠缺。太原市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度高,农业优惠政策多。太原市拥有星火创业园、高新区等科技园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大。

3.2 挑战

太原市现代农业发展晚,21世纪初才初具规模,农业发展未达到宴享阶段。太原市农业观光分散,统一规划能力弱。根据哈格斯特朗的时空棱柱模式和太原市公共交通系统分析,太原市农业观光多位于郊县区,城市居民多位于市区,且城市发展为块状,可到达郊县区的公共交通少,道路通达度差,城市居民出行能力弱。太原市为能源重工业大都,科技对制造业贡献高,但农业科技贡献水平低。

4 参考文献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0-33.

[2] 赵继敏.2020北京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199-211.

[3] 汤敏,张朋伟,边春霖.生态城市主义[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03-105.

[4] 崔英伟.村镇规划[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197-198.

订单
查询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2751653207 举报邮箱:2751653207@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4 来赋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754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