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赋资料网 公共安全/安全评价

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与应对策略论文2篇

发布时间: 2023-02-23 12:46:52
下载文档

当前,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呈现出明显恶化的特点,仍处于调整之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与应对策略论文2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与应对策略论文1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消耗与日俱增,进口连年扩大,对外石油依存度逐步提高,随之而来的石油供需矛盾和石油安全问题也日益显著。本文分析我国当前石油安全形势,提出强化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石油安全;形势;对策

石油在现代社会中有着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战略地位,在经济、国防和政治外交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石油也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是一种蕴藏于地下的不可再生的能源矿产。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不断高涨,随之而来的石油供需矛盾和石油安全问题也不断凸现。2010年1月27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的通知》,高规格国家能源委员会正式盛装亮相: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任能源委主任、副总理李克强任副主任,包括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工信部、科技部等多个部委一把手及军队高层出任委员,这说明国家对能源安全高度重视。

一、我国石油安全形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消耗与日俱增,进口连年扩大,对外石油依存度逐步提高。我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6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几乎每隔两三年就跨上一个新台阶,由1997年的10%、1999年的20%、2002年的30%、2004年的40%,扩大到2008年的50%,2009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2%。2011年1月中石化公布上年经营主要数据,2010年原油产量3.3亿桶,略增0.05%,加上中石油以及其他石油巨头的产量,我国生产原油2.03亿吨,较上年增长了6.9%。此外,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出口原油303万吨,全年净进口原油2.36亿吨。对比我国原油产量和净进口数据后,可以算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3.7%,创下新高。中石化公布的经营数据还披露了原油加工量等数据,原油加工量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我国对油品的需求。中石化是我国最大的炼油企业,2010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13.16%,达2.11亿吨。其中,汽油、柴油和煤油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18%、10.50%和19.54%,意味着国内对油品需求日增。中石油年度报告预测,中国2011年原油净进口将增加11.2%,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石油供求矛盾日益显著。

另据凤凰中文台报道,英国石油公司报告显示,美国能源安全前景好于中国。英国石油公司预测美国能源用量:油气进口依存度曾于2005年达到峰值,未来20年将开始逐步下降。2030年将有50%左右的石油依赖进口,比目前的60%有所下降,天然气则将实现全面的自给自足。生物燃料的日产量有望到2030年提高到现在的四倍多,达到670万桶。2020年的天然气进口量可能会跌至接近零的水平。2030年很可能将本土产液化天然气作为出口货物发往世界各地。英国石油公司预测中国能源用量:中国油气进口依存度将大幅上升。2010年中国54%的石油和13%的天然气都依赖进口。到2030年,中国80%的石油和40%的天然气都将来自进口。10年前,中国只有25%的石油依靠进口,天然气进口为零,因此这将是一个巨大转变。石油安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二、强化我国石油安全对策分析

1、立足国内,加大勘探力度,寻找规模优质储量。

通过加快建成松辽、鄂尔多斯和新疆三个5,000万吨以及四川和渤海湾两个2,000万吨规模油气区,使大庆油田持续稳产4,000万吨,长庆油田油气当量达到5,000万吨,新疆建成全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来打造“可持续中国石油”。

2、积极寻求替代能源、清洁能源。

作为最现实的大规模接替能源,天然气将成为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和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向全国能源战线发出的新的进军号令。“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世界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新能源将异军突起,成为竞争制胜的战略制高点。纵观多种能源发展的战略前景,天然气以其优质、清洁、高效的明显优势,成为全球最为现实的大规模绿色接替能源。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成为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预计“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翻一番,由目前的4%提高到8%以上。

随着国家天然气价格调整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一个产销两旺、量价齐升的天然气大发展局面将加速形成。我国石油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突出天然气发展,加快形成从勘探开发、管道储运和市场销售到高效利用的一体化完整产业链,推动我国绿色能源大发展。另外,应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我国首条百万吨生物基化工醇生产线将于2011年建成投产。该项目经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由长春大成集团投资建设,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东北部的兴隆山镇。该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生物基化工醇的制备、合成工艺、产品分离等关键环节均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单位体积生产能力增加5%,生产成本降低10%,能够保证连续生产时数达到330天/年。2011年生产线建成后,将实现产值65亿元,利税15亿元。专家介绍,生物基化工醇是以玉米等为原料开发石油化学品替代物,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资源替代石油资源,走出一条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生物基化工醇,将有助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减少石油的进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石油供应的压力。

3、大力开发海上油气资源。

我国石油勘探开发起步整体都比较迟,海上更比陆上迟,但经过艰苦努力,中国海油国内年产石油天然气总产量首次超过5,000万吨,这标志着蓝色海洋中诞生了一个“海上大庆油田”,也标志着我国跨入海洋油气生产大国行列。据中国广播网报道,中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全国地质工作会议上透露,中国地质学家在南海底部发现38座油气田,并计划于2011年实施开采。据悉,这38座油气田均为“超厚油层和含气地层”。汪民还表示,国土部将在“关键海域实施全面的地质和环境检查”,包括南海北部海域、黄海南部和靠近海南岛的近海地区。

4、继续加强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

石油战略储备是一项减少对石油市场依赖的战略性措施,是强化石油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油价、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按国际能源署的要求,国家石油储备要达到110天,目前美国为158天,德国为127天,韩国为74.5天,日本为170天。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自2007年12月正式成立后,决策层决定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由政府投资的中国首期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即镇海(浙江省宁波市)、岱山(浙江省舟山市)、黄岛(山东省青岛市)、大连(辽宁省大连市)已于2008年全面投用,储备总量1,640万立方米,相当于我国10余天原油进口量,加上国内21天进口量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我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可达到30天原油进口量。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第二期工程已规划完毕,总库容2,680万立方米。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三期工程正在规划中。据了解,2020年整个项目一旦完成,中国的储备总规模将达到100天左右的石油净进口量,将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提升到约8,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

5、实行石油进口的多源化和多元化。

进口来源的过度集中可能造成进口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所以需要实行石油进口来源的多源化和多元化,分散石油进口风险。目前,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主要是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中东地区是我国原油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地,占总进口量的比例基本保持在50%以上。2010年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原油约占原油进口总量的53%,从非洲地区进口的原油约占原油进口总量的28%,两地原油进口量合计占原油进口总量的81%。众所周知,中东和非洲向来是国际政治军事冲突不断、战乱频繁的地区。尤其是中东地区,一直是各种国际力量明争暗斗、较量争夺的竞技场,我国在这一地区没有军事保障,因此在这一地区的石油权益很容易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与破坏。为了分散石油进口来源地和产地过于集中的风险,我国也从俄罗斯、中南美地区(包括委内瑞拉、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和亚太地区(包括印尼、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进口原油,但所占比例仍然相对较小。

6、继续实施石油海外发展战略。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已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的大规模油气资产收购兼并,扩张发展,中国石油已经完成面向全球的海外业务布点,形成五大海外油气生产基地和对外合作区,具备相当的储量、产量、炼量、运量基础和发展规模。进入“十二五”,面对跨国石油巨头群雄割据,复杂多变,优质资源已被瓜分殆尽的国际石油市场,海外发展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更具挑战性。中国石油应从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突出海外发展,积极开展与资源国、国际油公司、技术服务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全方位、多层次、多种方式合资合作,持续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同时,将着眼点更多地集中到讲求投资回报、低成本发展、综合经济效益、提高海外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全方位提升国际化水平,使海外油气成为我国石油向国家奉献油气的“半壁江山”。

参考文献:

[1]苏杰.加强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几点思考[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2.

[2]陈俊杰.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经济论坛,2009.4.

[3]李春杰.关于2020年前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0.1.

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与应对策略论文2

摘要: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自2010年以来呈现出明显恶化之势,至今仍处于调整之中。美国重返亚太,构筑以遏制中国崛起为目标的“雁形安全模式”,中美对于东亚安全主导权的争夺将会成为未来5~10年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结构性因素。其中,海洋是中美的主要交锋点,中国将长期面临来自海上的压力。

在大趋势不变的前提下,中国周边安全的年度形势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刚刚过去的2012恰逢大选年,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加,地区性争端反弹。

事实上,黄岩岛对峙与钓鱼岛争端的不断升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菲律宾、日本等国对于中国领导人更迭前外交政策的误判所导致,即认为,中国为了保持政权平稳过渡,在外交上会延续韬光养晦的政策。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认识到,只有通过积极维权,才能有效维护地区和平,保证国内政局稳定。中国的海洋安全政策出现了明显的转折,强硬立场前所未有。而韩日之间的独岛(竹岛)争端,则与韩国国内政局变化、李明博即将下台有密切关系。

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两大特征:第一,海上争端推动中国海洋政策的调整;第二,中美竞争加速周边国家的分化。

周边地区的海上争端在2012年达到了新高峰,面对菲律宾、越南、日本等国的挑衅,中国海洋安全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变得更为积极主动。发展海上力量是确保中国在周边地区实现维权维稳双重目标的战略性举措。

为应对中国的影响在亚太的提升,美国稳步推进“再平衡”战略管控东亚格局。中国的近邻日本、菲律宾坚定地靠向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左右逢源,远邻澳大利亚也悄悄改变方向。中国周边国家在美国的挤压下,进入战略再定位过程,中国的周边外交迈向新的历史阶段。

2013年,中国周边安全将面临四大挑战:一是如何应对中美政府换届后的试探期。无疑,开启外交新政的2013年是未来中国周边5~10年走向的关键年,这不仅将极大影响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也是中国塑造和经略周边安全格局的尝试。二是如何应对来自海上争端的挑战。周边国家在美国的影响下,发展小多边外交,联动制华的倾向明显,中国势必要更加坚定、更加清晰、更具战略性地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三是如何应对来自中南半岛的挑战。中南半岛是中国破解美国两洋战略的关键点,缅甸更具有战略支点的意义,美日印等国布局中南半岛将构成对中国稳定周边的又一考验。四是如何应对朝鲜半岛的新变化。朝鲜半岛始终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最危险的因素。随着朝鲜金正恩政权逐步稳固、韩国新政权的开始、日本右倾化的加剧,中国必须调整策略应对这些新因素可能给朝鲜半岛局势带来的新变数,掌握外交上的主动权。

海上争端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

2012年是中国周边地区海上争端的集中爆发年,中菲的黄岩岛对峙、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韩日之间的独岛(竹岛)争端、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问题纷争相继发生,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升级。其中,与中国相关的海上争端尤其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中国周边海上争端的新特征

2012年,中国周边的海上争端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联动性,二是中国海洋政策的转折性,即从韬光养晦转向主动作为。

南北联动性

2012年,中国周边海上争端呈现出较强的对抗性。黄岩岛对峙持续的时间长,而钓鱼岛争端的激烈程度也达到了2012年4月10日,中国渔船进入我黄岩岛附近海域躲避恶劣天气,突然有菲律宾海军炮艇出现,骚扰中国渔船。图为菲海军持枪登上中国渔船。历史新高点,日本试图将钓鱼岛“国有化”,而中国则抓住时机,推动了对钓鱼岛的实际管理。截至2012年11月底,仅中国海监船该年度进入钓鱼岛12海里内执法就多达34次,12月,中国海监飞机首次抵达钓鱼岛领空,开启了对钓鱼岛的海空立体巡航,维权力度从未如此强硬。

订单
查询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2751653207 举报邮箱:2751653207@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来赋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754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