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历史背景:唐中后期以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宋朝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频繁。(6分)
特点:租佃关系更加普遍;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更加松弛(或佃户地位有所提高);佃户与田主形成相互依存关系。(6分)
26.(18分)
(1)差异:英国议会权力至高无上,国王“统而不治”(3分);德国皇帝拥有国家最高权力,议会权力受皇帝制约,帝国议会权力很小。(3分)
原因:英国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王权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而德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4分)
(2)长时间酝酿与讨论;国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民法典的制订;法学精英和民众广泛参与;制定附属法典和相关法典配合实施。(8分)
27.(12分)示例:
论题一:中国古代不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3分)
阐述: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可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无论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还是科举制,官员选拔权在礼部和吏部,并不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国家机器的运行有一套客观的法则,甚至包括继承人的选任,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历朝实行的谏官制度对皇权专断产生了有效的制约和牵制。(9分)(说明:回答时须用具体史实来论证)
论题二:中国古代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3分)
阐述:皇帝集最高立法权、最高行政权和最高司法权,不受任何约束与监督;不断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制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实行科举制,把官吏选拔权从地方收归中央。(9分)(说明:回答时须用具体史实来论证)
论题三:对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的评价,应在特定环境下辩证看待。(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可同等给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认识到分封制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B.强调分封制之下蕴含着大一统因素
C.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意在说明分封制推动中华民族形成
2.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表1,它说明殷商时代()
表1
分类 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 动物狩猎畜牧 植物农事耕作 天象气侯时间 山川河流方位 战争兵器 服装居住 交通 文化娱乐 宗教 数量物性
比值(%) 20 17 15 9 7 8 7.7 3.6 3.1 3.6 3.6
A.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C.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D.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
3.“抑末、困辱商人,严禁奢侈品生产和流通,反对进口‘奇巧淫技’……是因为担心破坏纯朴、敦厚的社会风气,防止消费标准上的僭越、财富分配上的凌夺以及商品交换上的欺诈。”该分析表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A.具有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 B.具有封闭性和独立性
C. 一贯坚持了重农抑商 D.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4.汉代,吏、民一旦被察举为孝廉,必须先拜郎中(侍卫皇帝的官员)作为官中“储官”,后经“三署”(五官署、左署、右署的合称)因材施教、甄别考核后,才依优劣除补县令长丞等职。这说明汉代察举制()
A.实行严格的官员考核体制 B.配有官员培养的相关程序
C.存在滥举中央官员的弊端 D.能够选拔优秀的社会人才
5.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
A.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 B.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
C.铁业官营,加强专制皇权 D.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6.汉代以前,民众对人神的信仰主要是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神,而汉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有政绩的官员死后被百姓立祠祭祀的现象,如汉和帝时的王涣为民平理冤狱,死后“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成为民众新的人神信仰对象。汉代民众对人神信仰的变化()
A.折射出民众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B.反映了皇权专制下的思想压制
C.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D.说明民众对政府信任的增强
7.据东汉班固《西都赋》载:“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东西)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当代学者据考古发掘绘制了汉代长安城遗址图(图1)。如上述两则材料同时被用来研究汉代城市,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图1
A.考古的成果与文学作品互证历史 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