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今,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企业面对变化无常、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管理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而有效地物流成本控制又是物流管理成功的要素。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重要作用已经日益为人们所知晓。如何有效的控制物流成本,以尽可能小的投入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是企业物流部门以及物流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理论上解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合理分配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主要由五个章节构成:
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物流活动和物流成本管理的背景和意义,并通过对物流概念的演变,指出国内外就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强化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第二章,阐述了物流管理和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归纳了有关物流管理的理论学说。
第三章,介绍了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以及就我国在物流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第四章,在对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上,提出了几种具体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达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目的。
第五章,案例分析,以安利公司为例,介绍了其采用的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所带来的好处。
【关键词】 物流 物流成本 降低成本途径
第一章 绪论
1.1物流的概述
1.1.1早期物流的定义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当时还称为实体配送(PD)的物流概念定义为:“实体配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于生产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二战之后,原用于军事上的后勤管理(1ogistics management)被引入工业和商业部门。1974年,美国学者鲍沃索克斯将其定义为:“以卖主为起点,将原材料,零部件与制成品在各个企业间有策略地流转,最后到达用户,期间所需要的一切活动的管理过程。”
1.1.2七八十年代物流的定义
1980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物流是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与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流搬运、订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物处理与仓库管理。” 1986年,日本通商产业省运输综合研究所提出:“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综合各种物流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物流是有形物品从产出源点到最终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从职能上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及废弃物流五个职能。
1.2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研究背景
我国的物流管理起步较晚,1979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第一次把“物流”概念引入中国。随后,我国的物流管理的发展进入了概念借鉴和初级理论研究阶段。进入新世纪,我国物流业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网络技术的进步,加强了我国物流业与世界物流业的合作与交流,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活动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但是与此同时,物流成本和费用一直较高,影响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国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长率分别为10.29%、12.99%、16.76%和12.86%。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意识、水平和能力的不足,为此,建立健全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能力是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重点。
1.2.2研究意义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物流系统对企业的生产是一种支持作用,但是随着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即从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向大规模定制、精益化的适时生产方式的转变,要求企业的物流系统必须能够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要求,即“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渠道,将适当数量的适当产品送到适当的地点”。同时,顾客需求的瞬时化趋势,要求企业能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以提高企业快速响应市场消费需求的能力。因此,加强关于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对确保我国在 21 世纪的比较竞争优势,将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
美国的物流成本管理研究的现状,我们可以通过对美国会计师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ccountants, NAA) 下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s Committee, MAP committee)所颁布的一系列“管理会计公告”进行认识。该公告对物流成本的管理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物流成本的范畴的界定、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的作业成本计算物流管理的业绩计量、物流信息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等问题。
日本的物流概念是从美国引进的,然而其物流成本管理相关的研究却是根据本国的基本国情单独进行的,迄今为止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日本学界经过多年的研究,于 1977 年由运输省制订了《物流成本计算标准》,为日本企业进行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日本神奈川大学的唐泽丰教授认为,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必须经历四个阶段,即“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构成及影响因素-采用恰当的预算管理制度-设定基准值或标准值-与财务会计制度相接轨”这四个阶段,而目前日本的物流成本管理研究正处于第三阶段。
1.3.2国内物流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目前全球的物流热一浪高过一浪,推动了我国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但总体来看我国的物流发展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还比较少,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根本就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国内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大多数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的第一阶段,只是很少一部分物流企业达到了基本的物流成本核算水平,物流成本的管理远远落后于国际范围内其他同行业的管理水平。
据报道,目前国内每年的物流费用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达到190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十年内物流服务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但是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周转速度,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市场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已占到20%——40%,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为150亿人民币,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为500亿人民币,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左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很大原因是由于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不当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