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赋资料网 文化创意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2篇

发布时间: 2023-07-20 12:26:29
下载文档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过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显得博大而又精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范文二:浅谈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是错误的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否定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出现的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观点的错误之处。

“五四”以来以胡适为代表的全盘西化论者认为,中西文化差异的实质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的落后文化,而西方文化是现代的先进文化,因此中国社会欲求其出路,不能不实行“全盘西化”,胡适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中说:“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又说:“不要怕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无论什么文化,凡可以使我们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都可以充分采用,都应该充分收受。”因此要现代化,只能全盘西化。至于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那也是整理归档而已。为此,胡适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口号。“五四”时期胡适一派的这一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此后的西化论者。1986年,有学者在《文汇报》发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要求十大冲突》一文,列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观念与现代民主思想的冲突,贵贱等级原则与现代平等原则的冲突,中庸思想与现代竞争原则的冲突,如此等等。在港台,更有不少西化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是矛盾的。

诚然,“五四”以来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虽然他们的主观动机也是想使中国迅速进人现代化国家,说他们是“洋奴”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们也未尝不爱国。但是在理论上,他们至少犯了两个错误。

其一,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等同于封建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固然是产生和形成于封建社会,带有不少对今天来说是糟粕的东西,比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但是产生和形成于封建时代的文化并不等于是封建文化,即使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文化人,他们的思想,除了反映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的一面外,还有反映我们整个民族的利益和要求的一面。比如,当我们的民族遭受外来侵略时,他们所表达的那种不屈服于强敌,忠于民族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就绝不能说只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而不属于我们整个民族的。在阶级社会里,既有阶级的对立,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不同思想,但不同的阶级又是生活在同一社会共同体中,又有着共同的利益。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等同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

其二,是他们把现代化完全等同于“西化”。固然,西方国家走在现代化的前列,或者说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率先进人了现代化。但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的模式并不相同,因为它们现代化所依据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德国有德国的现代化模式,美国有美国的现代化模式,俄罗斯有俄罗斯的现代化模式,亚洲四小龙有亚洲四小龙的现代化模式。以新教伦理为主导的西方国家能进人现代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亚洲四小龙亦能进人现代化。

把现代化等同于西化,这就抹杀了各个国家现代化所凭借的不同社会背景,否认了现代化只是自己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而不是别的民族、国家的现代化。 其实,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起因在于我们国家的贫穷落后。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前,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都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像郑和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的七下西洋,在当时的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壮举。但是巧世纪以后,中国却落后了。此时英国已进人工业革命时期,而中国却依然以农业立国。

逮至鸦片战争前夕,和欧洲先进国家相比,中国无论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方面,都落后了整整一个时代。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他们用的是洋枪洋炮,而义和团用以抵抗的,依然是大刀长矛,外加道教的符口。民国以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毛泽东指出: “解放前五十多年间,全国除东北外,钢生产一直只有几万吨;加上东北,全国的最高年产量也不过是几十万吨。在一九四九年,全国钢产量只有十儿万吨。……旧中国几乎没有机器制造业,更没有汽车制造业和飞机制造业。”这种情况,在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看来,原因是中国古老的儒学和文化造成了社会的滞后。

“五四”时期,他们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在当时虽起到振聋发碳的解放思想的作用,但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未能从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上探讨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依然是一种文化决定论的思想。

应该看到的是,中国在近代以后的落伍,决不是什么传统文化的罪过。在世界率先进人现代化的国家里,美国由于开国晚,固然谈不上有多少传统,但英国、俄罗斯亦是有很深的文化历史传统的国家,而他们在进人现代化的时候,并没有反传统。东亚四小龙是有很深的儒家文化传统的,但儒家文化并没有阻碍这些地区或国家的现代化。相反,在国际学术界,倒有不少人认为是儒家文化促成了他们的现代化,以至把他们称为“儒家资本主义”,以区别于欧美型的资本主义。可见,根本不是什么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而是贫穷落后的国情使人误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当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渐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重视传统文化也就势所不免。从历史的维度看,没有一个经济上处于强势的国家是蔑视自己国家文化传统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高,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解放思想,依然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家的现代化加以对立,那我们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范文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也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它使我们认识到,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社会需要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简约设计,同时注意弘扬“美善相乐”的造物文化,追求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设计;造物文化

从东西方的哲学思想看,西方注重理性,东方偏重感悟。西方艺术形式的更新取自于它的理性批判精神以及思想的不断变革;东方艺术形式却能保持相对稳定,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西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的理念;东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指明了人道来自于教化而非天性。同样,设计中的人性也是源于教化而非天性。考证汉语中的“人道”一词的语源,在先秦儒家经典《左传》中子产曾说:“天道远,人道迩。”(《昭公十八年》)就是说天道玄远,人道就在眼前。与此不同,西方人则认为天道更近于人道。所以,以东西方对自然之道的不同理解和分析为出发点的文化理念左右着其各自的文化选择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也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

传统认为:“文化”的“文”就是在某物上做记号,留痕迹;“化”则是生成、造化之意,指事物的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1]由此可见,文化实际上是深深植根于物的形成之中的。因而可以认为,文化是基于物的内涵之表现,其载体为历史长河中人类不朽的创造,这种创造不见得一定是宏伟的建筑或光辉的历史遗迹,可能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景或者是不起眼的小器物,但只要我们去深刻地理解和分析,同样可以找到文化的味道和文化的感觉。

在现代设计中,很多从事设计的人抱怨不少设计作品中商业味过重,文化味不足。其实,文化特色并非要刻意去体现,它是作者深厚文化底蕴的自然流露——文化是不可能通过表面的摹仿和借鉴就能表现出来的。

传统文化是以儒道相结合的精神引领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发展的。儒家学派提倡“仁义、礼制”,其目的是通过人伦的教化而获得人与社会的和谐,“和”的思想是儒家一切社会思想之根本。[2]故此,传统文化的精神本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和谐”。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解读中国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在设计中,我们讲究对称、韵律等技法,在思想表达上我们追求隐约之美,讲究似有似无的缥缈感觉,其本质是为了营造一种现实与虚幻的和谐,也就是自我心灵与现实的交融。传统文化的韵味如果这样理解与把握就相对简单多了。

二、架起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桥梁

然而我们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伦道德的教化与社会秩序的自然进化为前提的,同时,其教化的方向与人的本性又有着相悖的走向,它不是发掘人的本性而顺其自然,而是使人顺应自然,其本质是将人的本性人为地改变。因而,现代设计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因为设计的本质是为了消费者,是为了人这个核心,我们在引导消费者审美情趣的同时更多的是要适应和挖掘他们的审美价值取向。

对于现代设计来讲,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设计思维中寻找到原创的思维火花,是很多设计师和设计工作者所孜孜以求的。而要获得富有民族特色的创意,我们一方面可以从设计文化的原本获得突破性想法,也可以借助于历史上已经出现的一些携带文化气质的器物、用具、图案等。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将历史的符号直接带入某一项设计中去,这样极其容易使人感到哗众取宠和缺乏灵气。基于此,我们可以以历史上的文化载体作为引子,捕捉其中的设计内韵,使这种独具魅力的特质气息贯穿于现代设计之中。[3]

三、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指导现代设计

1.提倡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简约之风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审美情趣,设计提倡顺物自然,反对过多的雕凿和文饰。“凡滥之类妄” (《庄子·天道》)虽说得过于武断,但提醒我们艺术创作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夸张与真实的关系。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与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简约主义有着很多相合之处。[4]

在传统器物设计中,汉代的漆器为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典范。它风格典雅素净,设计繁简得当,呈现出一派“天然去雕饰”的悠闲气度。汉代漆器简练淳朴,线条流畅,极少装饰,是现代功能主义和简约主义设计思想的古典体现。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老子》第二十二章)到了宋代,这种崇尚天然、不事雕刻的风气更为盛行。宋代瓷器的设计与使用便是对这种文化的诠释。宋瓷艺术追求清新、自然、纯朴,具有浑然天成的情趣。在造型上体现出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意味,讲究细洁精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对神、趣、韵、味的追求彼此呼应、协调统一[5],反对矫揉造作的装饰雕琢,并把这些提高到“透彻了悟”的哲学高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简约主义是一种基于人格力量的审美理想,是提倡人在物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提倡物为人所用、物为人服务的积极世界观,其中蕴含的自尊自爱、真善平和的思想更是值得当代设计师高度重视。我们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简约朴素的设计风格将给人们带来一股闲雅、恬静的清新空气。

2.弘扬“美善相乐”的造物文化,追求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遵守等级制度的“礼”;道家主张“天道自然无为”,强调自然天道。

中国传统建筑中典型的“主座朝南,左右对称,强调中轴”的平面布局原则,主要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住宅中“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也完全是礼制精神在建筑上的体现。“礼”的意识融会到古代大部分的建筑制式中,从王城到宅院、从内容布局到构图和形式,都反映出礼制精神的追求。[6]

汉末至南北朝,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了种种厌倦,于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逐渐兴起。道家思想开始盛行,清谈和玄学成为风尚,从而唤起了人们追求个性、倾心自然的热情。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在艺术的外部规则方面,即艺术与政治及现实的关系;道家思想的影响是在艺术的内部规则方面,即艺术的审美标准、艺术特征、艺术表现等。这一认识颇有见地,道出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对艺术的影响之区别。

中国造物文化的“美善相乐”、“文质彬彬”、美观与品质相得益彰、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的造物主张,一直为中国设计师所称道。我们应将现代的设计方法与中国的造物文化相结合, 从而化作新的民族艺术设计风格。[4]

四、结语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第四十一章)老子以此说明“道”的深邃、含蓄。这句话也启发我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应从追求形式的雕琢转向追求质朴自然,从追求可观感的声色转向整体的把握,从而创造出高品位的艺术精品。此言也启发人们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不要拘于耳目的直觉感受,而是要调动内心的想象,从更高的层次来把握艺术形象。

当人类文明的发展处于较低层次的时候,需要不断向自然界索取,更多地强调的是改造与征服;而当文明达到较高层次后,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则会放到首要位置。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所有伟大的设计都应在文化、易用、成本、功能之间寻求平衡与和谐。

订单
查询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2751653207 举报邮箱:2751653207@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来赋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754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