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最后达到城乡融合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体现在城市内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城市经济学课程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1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提升城市规划的质量。比如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经济的消费需求有所增长,而在城市规划方面,可以往更高的层次上规划建设;同时,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合理的规划内容,也可以促进各项经济指标有条不紊地提升。对各种城市规划建设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终进行决策,有助于把握城市的具体情况,在经济发展方面找准方向和方法,最终落实各项经济政策,保障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
当然,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城市经济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都存在一种相互依存、促进以及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土地、交通、住房、环境、布局等,这些要素都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例如土地资源比较少,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利于城市功能板块地拓展。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不利于城市发挥优势特征等,因此,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正面的作用,另一个是负面的作用。
3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正面作用
城市规划内容是一座城市建设的蓝图,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依据,一个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许多矛盾。一般说来,一座城市的规划包括几个方面,如经济的规划发展、城市的建筑设计等,城市规划之前要对城市进行有效的调研,了解城市的具体情况,如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并且要按照规划的内容进行城市的建设。为了不断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内容能不断适应城市的形态,城市规划的具体内容应该要建立在专业化的设计、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等基础上。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正面的、积极地,起具体的作用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规划能有效地配置城市的土地资源,因此合理的规划会将城市的土地资源与经济建设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引导城市的合理发展。
第二,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可以培育城市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挖掘城市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内在的要素,促进经济功能布局能不断的完善。
第三,城市规划可以有效地进行各种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配置,促进城市功能建设的深入推进,满足城市的生产与百姓的生活这两个方面,最终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第四,城市规划还可以对城市的各种历史文化古迹、风景名胜等进行保护,以此来提高城市的内在价值,比如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提高城市经济的水平。为达到这些目的,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
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既有宏观的规划,又有微观的规划。比如对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要进行确定,对城市的交通、功能区域的划分、各种应急系统的规划建设、绿化建设等,都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时代,城市规划不仅要对当前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更重要的是要有宏观的规划,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制定战略方针,最终促进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有很强的推动力,但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作用是双重的,也有负面的影响。
第一,城市规划中过于追求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度,会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颠覆,由于过度地追求现代化,使得很多时候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城市本身的负荷,反而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第二,城市规划过程中政府的干预体系本来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时候城市规划是不能及时地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对经济发展的目标和策略有时候便把握不准。
第三,城市规划过程中的政府干预现象一般是由政府的工作人员实施的,但城市规划则一般是由负责城市规划的技术人员实施的,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就有了双重的影响,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为了达到短期的规划目标而忽视了城市建设准则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很多的威胁。此外,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增加了市场调节机制的不确定,并且最终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
4结语
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方面,城市规划既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也会有消极的作用,只有合理地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经济学解析
摘要:城市交通拥堵的形成是由以私人汽车为代表的民用车辆对交通量的巨大需求与供应不足的城市道路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降低人们的出行成本,必须建设和完善合理的公共交通体系,分流掉私人汽车对交通量的巨大需求;必须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交通量的供给;在政府与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下,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新的均衡,从而增加社会福利,实现帕累托最优。
关键词:交通拥堵;公共交通;供给需求;外部成本
交通拥堵现象不仅是中国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而且还在向二三线城市迅速蔓延,日益成为当前中国城市民生面临的难题。交通拥堵这个典型的“城市病”集中频繁地爆发,严重困扰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一、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
交通拥堵,本质上是日益增长的机动车辆与供给不足的道路交通之间的供求矛盾。
1.需求方:以私人汽车为代表的民用车辆增长迅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民用汽车由2003年末的2 382.925万辆增加到2009年末的6 280.609万辆,增加了3 897.684万辆,增长了163.57%;其中私人汽车由2003年末的1 219.2283万辆增加到2009年末的4 574.9112万辆,增加了3 355.683万辆,增长了275.23%。而代表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增幅却极小,公共汽车由26.43万辆增加到37.06万辆,出租汽车由90.33万辆增加到97.15万辆,只分别增长了40.21%和7.55%。
从2003年末起,私人汽车开始占到民用汽车一半以上的比例,并且该比例逐年上升,由2003年末的51.17%上升到2009年末占民用汽车的72.84%。与之相比,代表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在民用汽车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并且还在逐年下降。公共汽车占民用汽车的比重从2003年末的1.11%降到2009年末的0.59%,出租汽车从3.79%降到1.55%。
以上数据显示,我国民用车辆数量的增加,是以私人汽车数量的增加为代表的,并且私人汽车的增势及在民用车辆中占的比重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与之相反,代表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在民用汽车中占的比重不但微不足道,而且逐年下降。交通拥堵中对道路的需求量变大主要是由私人汽车的需求而引发的。
2.供给方:道路长度、面积增长速度缓慢。与迅猛增长的民用汽车保有量相比,我国实有道路长度及面积的增长速度明显跟不上步伐。每万人拥有道路长度及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的增量更为低下。
年末实有道路长度从2003年末的20.8万公里增长到2009年末的26.9公里,增长了29.33%;每万人拥有道路长度从6.2公里增长到7.1公里,增长了14.52%。年末实有道路面积从2003年末的31.6亿平方米增长到2009年末的48.2亿平方米,增长了52.53%;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从9.3平方米增长到12.8平方米,增长了37.63%。
2003年末到2009年末民用车辆增长了163.57%(其中私人汽车增长率为275.23%,公交汽车增长率为40.21%,出租汽车增长率为7.55%),而与之相比,此期间的道路长度增长率仅为29.33%,道路面积增长率为52.53%。道路的增长完全跟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日益增长的机动车辆与供给不足的道路交通之间的存在着极为严峻的供求矛盾。
二、交通拥堵的成本分析
交通拥堵在增加了额外的耗油费用的同时也迫使社会为此支付不必要的外部成本。
1. 时间成本。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更加乐意到中心城市工作和居住,原本是为了节约时间,便利生活和工作,然而,由于交通管理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日益复杂的需求,反而因为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使得原本已经高负荷运载的城市道路更加拥挤不堪,人们大量的宝贵时间被堵在了路上。交通拥堵为出行者自己及他人带来了非常巨大的时间成本。
2. 环境污染成本。保护环境、控制大气污染,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高速度增长、高强度使用,机动车噪音、振动与废气排放问题日趋突出,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破坏了城市居民的人居环境。由交通拥堵而额外引发的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更是给城市增加了巨大的环境污染成本。
3.交通意外成本。2009年末我国共发生交通事故238 351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1 436.8万元。其中,因机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占94.44%,引发的直接经济损失为97.74%。占到了交通事故的绝对比例。这是机动车辆,尤其是私家车辆迅猛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1. 限制私人汽车数量。近年来,对于是否应该在中国大力发展私人汽车的争论很大。私家车的使用能够带动内需,促进GDP的增长,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是各级政府倡导和鼓励的。然而现在大多数城市面临的交通拥堵问题使得不少地方政府开始酝酿出台“限车令”来对其进行适当的限制。
(1)最常用的限制私人汽车使用的方法如分单、双号行驶,这种临时性交通管理措施在特殊时期使用是很有效果的。然而这种通过行政管制的手段直接限制私家车使用的方法,作为一项政策来说成本太高,涉及到的不仅仅经济成本,更大程度上是社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