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纺织专业学术论文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丽纺织,责任发展
为贯彻落实《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 — 2020年》对社会责任工作的要求,深入持续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13年8月28日召开了“201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联合发布会”。这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自2006年以来连续举办的第八次社会责任年会。会议以“美丽纺织,责任发展”为主题,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纺织服装行业的社会责任工作,并根据提出的“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国家战略,探讨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未来在行业内外开展社会责任工作提出了思路和规划。
一、纺织行业的美丽与梦想
“美丽纺织,责任发展”,美丽是目标,责任是手段。在过去10年里,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美丽中国”也在去年党的以后变成社会关注的热点词汇。那么,这两者之间有哪些联系和纽带呢?
谈到美,可以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他的这句话放在当今也颇具现实意义,“美丽中国”正是赶上了中国发展的大好机遇。经过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在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让所处的环境山清水秀,让消费者和老百姓享受健康而有质量的生活。虽然“中国梦”已经承载着很多内容,同时大家仍然在为“中国梦”填充新的内容,但是“美丽中国”应该说是“中国梦”的必然内涵。现在需要更加强调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是因为国家和人民到了追求并实现美丽中国梦想的时候。同时,实现这个美丽的“中国梦”仍然需要漫长的努力。
自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宏观战略。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小康社会,则将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写入了报告。
中国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工作与这一战略发展过程高度契合,事实上,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工作就始于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后。在迄今为止的近10年间,纺织行业的发展使业界日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正向着“美丽纺织”的梦想与目标前进,全面践行社会责任。
二、可持续发展愿景下的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
1. 出口市场
2013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据统计,2013年1 — 7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 5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但在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大主要出口市场所占份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图 1)。一方面是由于出口市场不振、需求不旺,但同时也在提醒行业,出口市场份额降低不仅是成本要素增长的问题,还存在责任竞争力的问题。这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提出了在产品健康和安全以及环境影响等领域实施更高标准的要求。
2. 国内市场
首先,国内市场与前几年相比形势并不乐观,2013年限额以上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一直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其次,网购已经成为纺织服装产品销售最具成长性的渠道,2012年中国服装网络销售额达到3 188.8亿元,占全部网购额的24.45%,预计到2016年,服装网购市场规模将达9 200亿元。从社会责任角度来看,网购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网购一族不仅非常关注买家的商业信誉,而且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健康、安全和环境影响。第三,虽然网购规模成长迅速,但中国国内市场仍未得到充分释放,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的差距从1980年的3.05倍上升到2012年的4.60倍,这说明我国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仍处于相对下降的需求曲线中(图 2、图 3)。
3. 经济效益
虽然总体来看(图 4),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继续扩大(2013年1 — 5月,我国纺织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 089.49亿元,同比增加18.05%),但是一项对企业家的调查问卷显示,企业家对下期行业运行预期总体较为谨慎(图 5)。同时,国内劳动力价格继续上涨,估计2013年纺织行业人均工资涨幅为10% ~ 15%。而国内外棉花价差依然存在,这对棉纺企业竞争力及效益的影响依然十分突出。
4. 劳动生产率
从劳动生产率角度来看,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图 6)。虽然今年以来,纺织工业实现生产力素质、产业规模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但是,中国劳动力规模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同时,新生代工人就业理念和趋向导致纺织业的人力资源短缺。再有,中国的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按照目前的趋势预测,到2030年中国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劳动力成本的挑战以及工人就业趋向的挑战,让纺织行业只能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来保持行业的竞争力。更令人担忧的是,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约为0.43%,明显低于同期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0.71%)。可见,科技与产品、品牌价值与商业模式、人才素质、企业制度、科学管理等仍是行业创造人力资源新优势的主要矛盾。
5. 产业安全
近年来,纺织行业发展的另一个巨大挑战是行业安全的问题。所谓行业安全,这里主要是指这 3 个构成要素:一是资源安全,也就是原料、人力资源、政策资源的有效供给和获得性问题;二是质量安全,也就是供应链全流程的质量控制与消费者安全问题;第三是贸易安全,也就是公平的贸易环境与市场需求增长的问题。 举一个根本性的例子,即产业原材料PX的供应问题。如图 7 所示 ,2012年,我国涤纶产量3 057万t,已占我国化纤产量的80.6%,约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67.3%;2012年行业的PX需求量已达到1 400万t,PX产量775万t,进口630万t,对外依存度高达45%;预计到2015年,我国涤纶产量约为3 900万t,PTA产量约为3 350万t,需要PX约2 200万t。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了群众抗议PX项目的事件,其中对行业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必须充分与民众等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提高其对有关产品和项目的科学认识。
6. 节能减排
从节能减排领域来看,2012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因为从这一年开始,纺织行业开始同时面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的三重压力。一是中国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视,例如环境保护部、质监总局联合发布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缫丝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某些排放标准已经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环境保护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2013年完成的重点减排项目名单,398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中有105项事关纺织服装企业;工信部则公告第一批符合《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年修订版)》的企业名单。二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已经对行业的节能减排形成了非常严格的外部监督。三是不断趋严的行业准入条件,包括融资限制越来越严格。此外,ISO 14067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即将发布,极有可能将碳税征收纳入到WTO多边TBT体系框架内。这意味着,除了传统的产品检验、企业资质的验证外,未来碳足迹检验认证很可能成为一项新的增加中国企业附加成本的工作。
7. 产业转移
我国纺织行业近年来还有一个重要的转变趋势,就是行业的区域转移,即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的转移。通过对《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中期评估发现,产业转移已经是全行业的共识,但是目前产业转移的形势并不乐观。《规划》预期到2015年中西部产值将占到全行业规模产值的28%,而到去年为止,中西部占全国产值的比例还不到20%,因此完成28%的目标压力非常大。究其原因,首先是产业转移并不能明显降低劳动力成本;其次是中西部地区产业配套的程度远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在缺乏产业配套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情况下,现有转移项目中的相当一部分经营情况不容乐观。因此,需要树立正常健康的产业转移的诉求,也就是说产业转移应该谋求更大的市场空间,而不仅仅是谋求单纯的成本的降低,甚至是社会责任标准的降低,这是产业转移需要考虑的问题。从社会责任角度来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最近开展的一项调研也表明,产业转移不仅不能明显降低劳动力成本,也无助于劳动时间、员工流动率等核心问题的解决,而且转出地和转入地在环境、劳动力等领域的标准差距几近消失。调研表明,2011年,转入中西部的企业中有超过2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将近60%的转移企业利润率不足9%(图 8)。
8. 挑战带来的新思考
通过分析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可以发出新的思考。一是中国纺织行业正处于忍痛蜕变的历史节点,所有要素的变化都正在产生“正向择优”效应;二是未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机遇和核心竞争力将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力;三是如何以创新行动履行对员工、客户、环境和消费者等相关方的责任将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率、市场准入、品牌内涵和商业绩效;四是产业转移(国内转移和国际转移)的机会在于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空间,而绝非更低的社会责任标准或更小的利益相关方期望。
三、中国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实践
中国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工作经过 8 年时间,从一开始普及和提升社会责任理念,到现在已进入全面建设和创新责任机制的新阶段。这期间,中国纺织行业主要开展了信息披露、能力建设、专题研究和跨界行动等 4 个方面的工作。
1. 信息披露
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工作包括行业、产业集群和企业 3 个层面。在行业层面,早在2006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首份行业层面的社会责任报告,开创了风气之先,到今年是连续第七年发布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也是ISO26000所倡导的企业以外组织的社会责任在中国最早、最长期的制度化实践。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到今天已经在中国得到了普及,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工作一直是一种孤独的存在。以非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为例,2006 —2008年的 3 年间,中国每年只有一份非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那就是纺织行业发布的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直到2009年,中国才有了 5 份非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而其中的两份是来自纺织行业,一份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的行业社会责任年报,另一份则是中国第一份产业集群社会责任报告《2008浙江省平湖市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2012年,中国已经有181份非企业或者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但这些报告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一种在政府部门推动之下的行为。2012年,我国非企业组织报告95%以上的增长主要是为了满足政府的要求。然而,政府推动固然重要,但是自觉自愿围绕自己的诉求发布报告更加重要。
从产业集群层面来看,2009年平湖市经贸局和平湖市服装行业协会发布的《2008浙江省平湖市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在中国开创了产业集群社会责任报告和地区行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这两个先河。2013年,石狮、虎门、西樵、盛泽、海宁、萧山和王江泾等 7 家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集体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产业集群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集思集益:能够集中、宏观地反映大量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使各方充分了解行业发展条件,理解行业发展路径,协助化解行业发展挑战。二是群策群力:超越企业,反映出政府、企业、当地社区和居民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协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努力,展现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另外,产业集群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对区域品牌建设也非常有利。 在企业层面,为了便于企业科学、规范地开展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工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08年和2009年先后研究制定了中国的第一个社会责任报告指导体系,也即《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CSR-GATEs)和中国第一个社会责任信息质量保证体系,即《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CSR-VRAI)等。这些体系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在“写出报告”的同时“写好报告”,另一方面也能使企业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社会责任管理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管理出报告”、“报告促管理”。
2009 — 2013年间,7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发布了近180份社会责任报告,其中约半数报告通过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联合发布会平台发布,50余份通过独立第三方的验证或协会鉴证。经过 6 年的努力,纺织行业不仅成为中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份数最多的制造业行业,同时也是报告验证比例最高的行业,实现了数量和质量双高。
6 年的努力证明,科学、系统的编制依据对于报告的质量至关重要。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纺织行业发布的所有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行业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质量在各个维度上都比较均衡,但是按照《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SRGATEs)编写的报告在各个维度上质量都更高(图 9)。而且,按照CSR-GAGEs编制的报告在指标覆盖率和内容实质性上都全面高于非CSR-GATEs报告。因此,一方面建议更多的企业应该参与到社会责任报告的行列中来,另一方面建议企业应该更加积极和深入地使用简便易行的行业性社会责任报告解决方案。
需要阐明的是,企业不能单纯为了发报告而发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当也必须与商业价值联系起来。为此,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推出了“负责任的生产”工作机制。该机制旨在向全球供应链推介优秀纺织服装企业,引导供应链各利益相关方关注产品本身的同时认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责任表现。入选“负责任的生产”机制的企业均是近年来在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与信息披露方面已有建树的纺织服装企业,其参与商业推介的产品须从“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的产品(面料)中核选。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13年推出的“责任资产”计划,将通过建立更广阔的平台,对接品牌和采购商以责任信息进行商业推广。
2. 能力提升
社会责任能力建设是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根本手段和长效措施。多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致力于将利益相关方的能力和资源引入行业,携手为行业企业开展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例如,2012年,通过引入国际劳工组织的SCORE项目,利用培训和现场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对浙江省平湖市12家企业进行了培训,并对 5 家企业开展了两轮现场指导,使其环境表现和劳动生产率都明显提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BSCI一起培训了200余家企业的700余名管理者,自2007年以来,联合会与BSCI的培训项目已经培训了超过 1 万名管理者和员工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还与江西省新余市商务局、陕西省纺织工业协会等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合作,为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社会责任培训。
3. 专题研究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持续密切关注行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工作。其中在2012年主要开展了两项专题调研活动:一项是企业内部的申诉和沟通机制研究,另一项是产业的区域转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申诉和沟通机制研究了不同申诉机制建立和运作的成本、效果,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总结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标准和中国国情与行业特色的内部员工意见的收集、处理和反馈机制。
此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11年底启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影响”调研项目。2012年,项目组探访了东、中、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50家企业,通过问卷和访谈对转入、转出地的当地政府、行业组织以及员工等利益相关方进行了深入调研。2012年底,项目组完成了调研报告的撰写。2013年4月9日和11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瑞典驻华大使馆企业社会责任中心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联合举办了两场调研报告发布会;4月23日,合作双方还与香港瑞典商会在香港举行了“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影响”专题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