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套试卷共有图表10幅,各种图表不仅是地理学的工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文字表述。有景观图、经伟网图、区域图、等高线河流组合图等。
3、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加强了能力的考查
试卷中绝大多数试题为主干知识,题型基本上没有变化,图表多是常见的,因而对于基础扎实、分析问题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能有效地拿到该得的分数,因而区分度的可信程度较高。试题难度控制较为娴熟,考虑到我区教学的具体特点,绝大多数的学校此时第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二轮复习正在进行,学生尚未进行大量习题训练,不易马上接触太过深度的考题,出题者用心良苦,值得肯定。试卷突出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考察,注重考察了对地理图表进行判读、绘制、分析: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从中获取或提取地理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能力。如选择题的第一题图、第2-3题图、第4-5题图、第6-7图,综合题的图,如果学生没有以上的能力、学生很难得到高分。
二、考生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1、基础知识、基本规律掌握不扎实,部分概念理解不清楚
选择题1、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第2、4、6、7题、地理事物分布的区位因素答不出,综合题12题、13题某区域的主要能源资源、板块位置及其影响答不出、防震的方法等多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出错。核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洋流两个方面,而学生大多只从洋流一个方面去谈,造成分析失误。
2、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选择题图第一题昼夜长短通过统计图直接能够读出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第4题“低碳经济”大环境下的工业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应是“环境”;综合题13题第二问题目中谈到了“我国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日本东南部太平洋受到影响”、“美国西海岸也收到了核辐射的影响,并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学生只从“美国西海岸”只一个角度答题,造成失分。
3、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弱
第8题“人口比例示意图”就是人口金字塔的变式图,如果是金字塔图学生读起来就不会出现问题了,但变式后;第10题统计图表的阅读学生对每一项的比较分析不是太清晰造成失分;第3题“地质地形略图”的判读上,学生对给出的等高线走向、地质状况的用意知道的不多,部分学生不会根据等高线分析河流流向,因而分析不透失分较多。综合题12题,学生不能根据经伟网准确判断甲地是意大利、乙地是秦岭,部分学生对图所表示的相信不理解,因而造成后面答题失误。
4、语言表达不准确,不会运用地理术语答题
综合题12题,题中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学生答非所问,综合题12题,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在语言上表述不清,有的把保持水土写成固土或保土、还有写成把土抓牢的,个别学生写成保持水土流水的。
5、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能力较弱
综合题第12题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上,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几点用上,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未能将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自如,所以不能答出“控制人口数量”、“生态移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等减轻环境压力的措施。也正是由此也造成了综合题第13题最后一问的失分。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基本概念教学应注意概念的产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要注意概念所蕴含的思想,基本规律教学应注意规律的建立过程及应用条件,更要关注规律能解决什么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块训练旨在帮助学生高效的架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快速的辩异识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2、协调把握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1)自然地理的复习中要意识地应用和渗透理科思维方法。摒弃死记硬背,注重方法提炼和思路的形成。
2)突出地理技能的培养。如时区的计算、等值线的判读、经纬网的定位等。
3)在整个的复习过程中,将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语言。善于将相关的地理事物图形化、空间化。
一.学生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掌握不准确。
1.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记不牢。
考生将一部分试题答错了,其根本原因是对书上要求识记的知识掌握得不准
确,以致运用时容易混淆。因此考生在复习地理知识时,应该牢牢掌握教材中的
基础知识。如时差的原因是地球自转导致经度不同地方产生时差,有学生答经纬
度不同出现错误。
1.应用知识欠灵活。
从考生的试卷中可以看出,表现出对地理基本原理掌握不牢,应用地理知识
欠灵活。虽然考题在书外,但理在书中。就是因为考生对原理掌握不清晰,所以
导致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思路混乱,随意回答问题,想到哪就写到哪。一道看起来
不难的试题,考生想全写对很困难。
1.错别字多、字迹潦草.
如江西简称赣、沪宁杭的沪和杭,秦岭的岭。有些考生答题时字迹潦草,不
容易找到采分点,有的考卷连成一片,无法辨认这种情况就不能给分。针对答题
错别字普遍的现象,地理教师在平时教课时应注意板书的规范,并要求学生平时
养成认真记笔记的好习惯。
(二)审题不细,语言表达能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