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积极组织学生老师参加省、州、县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类比赛活动,多位老师的课件、教学设计、课件获奖。
三、建立和完善校园网和学校网站:
本年度建立了学校网上办公系统,校园视频点播系统,实验楼接入了网络。
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网站,以便更好的服务学生老师及家长,学校网站已成为宣传我校的一个新窗口。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电教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监督
我校现有电脑总数将近80台,电子白板36台,还有部分辅助的电教设备,电教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也是电教的重要工作,在这项工作中,由于人力的关系,是我校的电教设备使用监督情况做的不是很好,虽然已经制定了班班通使用制度、使用记录,但对使用记录检查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对我校的班班通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2、部分教师还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
在学校的公开课和其他活动中,已经显示出我校部分教师对计算机和多媒体投影的使用仍然很陌生,对课件的操作也不是很熟练,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电脑知识掌握的不牢,操作的少,缺少专业的指导。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为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投影设备,提升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做出努力。
现将一学年来工作认真梳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领导,责任到人。
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组和教育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选取辖区内的信息技术能力棒、教学骨干教师组成。
明确分工,责任到教研片、到每个人,确保每个学校有专人负责教育信息化设备和在线课堂等电教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使用工作。
各班班通,信息化教育装备均有专人管理员,管理老师负责其卫生、维护、管理和使用记录等工作。
二、加强督查,保证工作常态化
每到学期中,学期末,中心校组织教务处人员到各校加强督查,检查设备,指导应用,信息化工作进入常态化。
并将信息化应用纳入绩效考核中,激励教师。
三、加强建设,精心管护。
全镇所有学校网络畅通,接入宽带使用均在10M以上,其中建有主讲课堂中心校接入宽带100M,西石门30M。
在硬件、软件条件的许可下,全镇教师100%注册安徽基础教育应用平台,并开通个人空间,上传和下载资源,整合使用。
全镇师生100%注册,开通个人空间,高年级学生进入空间,满足了师生教研学习的需求。
在硬件设施的管理维护中上,在期中、期末,教务和总务都会定期清查登记、维护维修;开学初对于这些教育装备又会进一步进行检查调试,保证教学中设备的正常使用。
本学期由于设备老化,与校外电脑公司对接,做好设备维修工作。
四、落实应用,发挥效益。
信息化设备应用已经是我镇各校、各班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各个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使用良好,每位老师和同学都能自觉主动地维护、使用教育信息化设备,在校园网络的支撑下实现了网络教研,网上交流,资源共享。
广泛的教学、教研、培训、参赛等应用如雨后春笋:
1、教师培训。
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能力校本培训4次。
我镇有69名教师参加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2、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使教师的观念得到一个质的跨越,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学科覆盖率超过90%,全校教师都能运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育教学。
3、课程教学。
学校三、四、五、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
由于信息化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很多信息具有获取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还开展了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抵制不良网站。
参加网上知识学习,参加网上安全知识竞赛。
4、资源积累。
教师自制课件和优质教学设计,上传至学校服务器,资源共享,课例研修电子备课,建立了学校学科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