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赋资料网 文化创意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2篇

发布时间: 2023-04-08 15:19:54
下载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中国文化概论论文2篇,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篇1

浅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及措施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技术、经济、文化交融的必然。要在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干预,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专项基金制度,建立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产业问题 措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又对“文化”和“软实力”进行了论述,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是也必然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点产业。

一、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进行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创意产业产值约占英国GDP的8%,在全球则占GDP的7%。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超过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文化创意产业以其较高经济效益和较低的能源消耗,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浪潮。

随着2000年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北京使其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在全国创意产业中的地位为其他城市无法替代。

随着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文化创意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已经成为北京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同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优厚的文化资源,无论是在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在精神文明创建方面相比其他城市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北京还有强大的人才资源,除了有北大、清华等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外,还有中关村等众多科技园区。更加值得称赞的是北京的世界500强企业及跨国公司数量已超过顶级世界城市伦敦。

2010年2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给上海“设计之都”的光荣称号,正式批准加入“创意城市网络”这充分显示了上海近几年来也做出了积极的产业调整,重点发展创意产业。

据调查,上海的创意产业总值从2004年的493亿人民币增加到2010的1148亿,占全市GDP比重从5.8%增加到7.7%以上。目前,本市创意产业形成了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五大创意产业门类;形成了总建筑面积达250万平方米左右的85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花园坊、M50、八号桥、田子坊等著名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超过5000家,吸引了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从业人员8万人,吸引了近百亿元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累计全市63所高校都有创意与设计相关的科系。但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表示,在生产服务型的创意产业领域,上海的总量还是不够,须大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的创意含量,服务业与制造业必须通过创意和设计相对接,才能升级优化。专家研究表明目前上海工业产品价值中的设计含量约28%,对比发达国家的40%仍嫌不足。与此同时,上海要大力发展消费型的创意产业,刺激中产阶层在内的消费市场,让上海成为全世界第六个时尚中心城市。

另外,文化创意产业也涉及到越来越多的行业。

早在1998年,英国政府文体部选定了13个门类作为创意产业范畴,而在我国,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把中国的创意产业划分为8类,即:影视文化类、电信软件类,工艺时尚类、设计服务类,展演出版类,咨询策划类,休闲娱乐类和科学教育类。这些领域遍布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层次,具有较强的普遍性,这就更加使得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刻不容缓。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环境

虽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崭露头角,但是中国的创意产业发展较许多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还是较为落后。例如资源和人才严重匮乏、市场集中度偏低、尚未形成高效顺畅的产业链、出现大量浪费现象等亟待解决。

1、创意人才缺失

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关键。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情况看来,从事创意产业人才的数量、质量都还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就目前的资料显示,在上海从事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所占的总就业人口比例还不到1%。北京的78所高等院校,普遍没有设置能够培养出具有现代观念的、全球意识的、经济头脑的、通晓文化创意产业内容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课程与方向。

2、园区建设浪费严重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很多城市存在大量的急功近利的不合理工程,不顾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脱离生产实际,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资源浪费,对创意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现在中国的大部分创意产业园区多由政府出面建设或者是由废旧的工厂转变而来,创园之际由于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发展的很好,但是,对于后期园区的发展模式、经营手段等明显准备不足,虎头蛇尾,极大地影响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3、发展模式不完善

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发展模式不完善,虽然数量上急剧膨胀,但是发展的质量普遍不高,集约化程度低。以动漫产业为例,北京某动漫企业负责人说,北京尚未完全摆脱“漫画→读者”“动画→投资”“厂商→购买少部分动漫形象→消费者”单项赢利模式,“衍生产品制造商→漫画→衍生产品制造商互动开发→动画制作→衍生产品→消费者”的产业链尚未形成无缝对接。

三、制定措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克服上述不利因素,在观念上来一场思想大解放,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使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提升和拉动作用日趋明显,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更加和谐完善。

1、政府支持,政策开路

政府部门必须在继续巩固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花大力气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及创意产业,必须制定宏观、具体的发展规划以及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从事创意产业的公司和个人,因为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中国在该领域有着巨大的商机,创意产业必将成为中国服务产业今后发展的新亮点。

2、资金支持,经费确保

政府要重视和鼓励科技投入和文化创作的前期投入,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宽其他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资本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投资经营,实现投资来源的多样化,投资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社会化。建立专项发展基金,并制定与产业导向相匹配的基金使用方法,引入投资风险机制。

3、联合机构,专项管理

建立专项管理部门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专业的拥有管理职责的联合机构,对创意产业事业进行专项管理,为更多的从事创意产业的公司和个人创造一个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平台,沟通外界企业促成其与创产企业的合作;提供政府最新的体制革新和政策动向,推动创意消费和创意生产的社会结合;支持本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在推动本国产品国际化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为我国形成成熟的创意产业链做出贡献。

4、专业设置,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要有意加强院校中专门创意人才的培养,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专业资格培训,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吸引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专业设计者还有能对整个行业发展具有引导性的领军人物或高级管理者;实行和完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充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关注我国的高等教育形势政策,加强与外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培养创意人才,争取早日建立起完善的创意人才培养制度。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5、建立更多的创意产业园区

自2005年4月上海首批建设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园区中入驻了来自美国、日本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意设计企业800多户,从业人员上万人,产业门类涉及工业设计、游戏 软件、动漫 艺术、 网络媒体、时尚艺术等以来,建设创意产业园区的热潮便在国内兴起,园区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加强企业之间的合纵连横,提供更多的机遇。可以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废旧工厂或者历史 建筑进行改造翻新,既可以减少新建园区和拆迁带来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又可以加快推动都市型 经济 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作出贡献。另外,还可以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城市科技园、创意孵化基地等建设创意产业园。既可以通过大学吸纳高等人才又可以将产、学、研充分结合,发挥知识经济的巨大力量,不仅如此,通过园区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公共市场体系,打造产业链,推动建立有利于创意产业发展的硬件和软件 环境,从而促进创意产业发展。

在当今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重要重要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市场潜力大、就业吸收能力强的特点,同时促进中国从传统的加工制造 密集型大国进行产业结构的革新与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制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 计划,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企鹅出版社,2002.

[2]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 报告(2007).中国经济出版社.

[3]张启新(QN018).北京日报,2008.

[4]符绍强.新闻战线.2008,(3).

订单
查询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2751653207 举报邮箱:2751653207@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4 来赋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754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