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对军事技术具有导向、牵引作用,军事技术的发展可以升华与重塑军事理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事理论结业考试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wwW.niubb.NeT)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地理等方面综合形成的客观情况和条件,以及由此形成的战略态势,特别是战争和平的总态势。战略环境是动态的,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战略环境概述,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格局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战略环境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战略环境 影响 战略格局 发展
前言
战略环境是制定战略的客观基础。正确认识和分析战略环境,是正确制定战略的先决条件。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全局的先决条件。
中国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国际生存环境面临更错综复杂的局面,国际战略环境势必影响到中国。了解国际战略格局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现状和安全策略,增强国家的安全意识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
一:对战略环境的理解
战略,亦称“军事战略”。是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其基本含义是,战略指导者基于对军事斗争赖以进行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全面计划,部署和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以有效地保证达成既定的政治目的,具有全局、对抗、谋略、预见等特点。战略必须接受国家基本路线和总方针,总策略的指导,把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全局利益的需要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并充分考虑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领域斗争的联系,使之有机结合,密切协调,以及有效地实现国家的总战略,
国际战略环境主要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和大国战略,是影响国际战略环境的最重要因素;国际战略环境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安危与兴衰,影响到一个国家军事斗争对象,性质,目标,以及军事力量建设和军事斗争的主要方向。因而各个国家制定战略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外部环境与条件。国际战略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时代特征,国际战略格局,主要国家的战略取向,世界与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等。
国内战略环境是指对筹划,指导军事斗争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内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它反映了国家军事力量建设与运用的可能条件和制约因素,决定着战略的基本性质和方向,是制定战略的依据。国内战略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其中,对战略具有直接影响的是国家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综合国力情况。
二:国际战略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苏东剧变、冷战结束,持续近五十年的“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结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已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一超多强、多边共生”。“一超多强”形容的是力量对比,即当今世界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若干世界或地区性强国。“多边共生”反映的是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当今大国之间平等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
“多边共生”的大国关系,其形成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这一世界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国际政治民主化主张世界各国通过协调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任何国家不能独断专行,不能动辄诉诸于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9·11”事件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维护本国安全,除了维持必要的军力外,还需要尊重别国的安全,少树敌、不树敌,只有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平等、友好地对待别国、尊重别国的安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全和主权,才是对本国安全的最好保障。[WwW.NiUbB.neT)可以说,“9·11”事件后,世界大国之间合作多于对抗,国际环境趋于好转。尽管现在是“一超多强”,但多极化是大势所趋。多极化趋势的判断一方面是基于当前世界主要大国其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五大经济中心:美、欧、俄、日、中,美的地位在下降而其余四者在上升。美国迷失了国家未来发展方向,而中、俄、印、巴、东盟等在经过理性反思和审时度势之后大体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复兴之路。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大趋势下,美国“一超”的单极格局也是难以长久的。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其他多数国家尤其是大国既不承认美国的中心地位也不服从其领导。由此可见,“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最终将会被多极化所代替。?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预见性地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格局将来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我国的战略决策会随着自身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我国的总体对外政策是不变的,例如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国防的自主防御性政策,这是不会变的,最起码在现阶段是不会变的.现在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国防,和科技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目标.但是我国在现阶段的身处的环境和世界的格局不断在变化,但总体上来说是稳定的和有利于我国自身发展的。现在我国除了要发展自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看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例如我国现在和别国有领土和领海的争端,最主要要的是我国现在祖国还没有统一,台湾还没有回归还处在自治状态。 三:中国战略环境发展趋势
中国的战略形势是相当严峻的。美国对世界资源和市场的垄断欲望、美国的帝国主义本性以及美国强大的战争能力决定了美国强烈的战争意愿。而中国因对经济发展的渴求及国民精神的颓敝致使战争意愿极度低落、中国因台湾的钳制 和战略地位的变迁而处于恶劣的地缘环境、以及中国尚且微不足道的远程反击能力,这些都构成了战争的诱发条件。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处境已经是相当危险,只要美国国内经济走向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战争就随时都可能降临到我们的头上,这并不是杞人忧天。但是,这并不意味中美之间的冲突或战争不可避免,如果中国政府能够在思想上改变对冷战抱取掩耳盗铃的态度,依靠现有的实力,通过卓越的外交,作好充份的战略准备,那么中国就完全可以弥补战略弱点,消除战争爆发的因素。
关键词:军训生活 国际形势 国防政策 军事高技术 军事思想 国防建设
一、 军训生活
白驹过隙般地,时光像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仿佛一眨眼的工夫,军训生活的句号就来到了眼皮底下。回首我们在暑假前夕的丰富多姿的军训生活,我更多的还是感慨:“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为期十四天的军训生活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篮球场的时空记忆里,永远地刻下了我们的辛、酸、苦 、辣,以及我们永恒的美好记忆!也许,军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句号,而是漫长的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逗号。需要我们努力的日子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军训期间,灼热的大地,从早上到晌午,若大的篮球场军训场地在炽热的阳光下一点点地升温,像一张大大的烤床,好像要把我们烤熟似的。流淌的汗水,酸痛的四肢,但我们并不在乎,因为我们用汗水换来了毅力,用酸痛换来了坚强!吃苦给我们留下无尽的财富,强壮的体魄,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其实军训前,我们都以为那是魔鬼训练、灰色的咏叹调。但紧张而忙碌的军训之余,我们二营三排的弟兄们一同感受集体军歌的嘹亮,其恢弘豪迈的气势真的令我挺震撼。,拉歌时大家围坐一团的亲热劲儿以及互相争论的不服输劲儿。而这些都是我们平日中未曾感受到的。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人生道路中难得一次的奇遇,定会铭刻于心。军训是除了开学不久的素质拓展训练外,另一个留给我们感动的生命的乐章。军训中体现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我深深地被感动。通过军训,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挫折,如何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披荆斩棘,如何去踏平坎坷,做到自制、自爱、自理、自强,走出一条自己的阳光大道,开创一片自己的天空。我会将这段军训生活永久地珍藏,当作是人生的瑰宝,让它的精神贯穿我的整个一生。军训,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最佳契机。
军训的特别部分是我们在学校礼堂坐听的军事理论课。与在篮球场站军姿、练擒敌拳相比较,军事理论课则是我们参训大学生们的另一份财富,通过学习军事理论课,我们了解了当前国际形势、以及我们国家的国防政策等重要知识。
二、国际形势、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中日钓鱼岛争端,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义直接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前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是不争的事实。
“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诚然,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三、国防政策
我们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中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要求,中国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四、军事高技术
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从保卫国家的安全角度来说,仅仅考虑核威胁、核保护战略已远远不够了。宇宙战略、通信网络或许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高技术水平是这个国家威慑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的安全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
五、军事思想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吮吸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中国现代军事思想:
1、 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