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闻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新形势下的新闻采编工作
一、新闻采编工作的现状
(一)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特点。
1、截至2014年底我国持有新闻记者证的新闻采编人员约有三十五万人,90%以上的新闻采编持证人员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报纸、期刊记者十二万人,广播、电视、通讯社等媒体记者十五万人。从性别上来看,男性略多于女性;从年龄结构看,中青年记者占了绝大多数。
2、新闻采编从业人员表面上看起来综合素质和年轻化程度都比较高,但我国对新闻媒体事业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出现过一些持假证的新闻采编工作人员,以提供虚假、伪造的证明文件等欺骗手段申领新闻记者证;利用新闻采编工作之便从事广告、发行等经营活动;被吊销新闻记者证且未满5年的人员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编写虚假新闻,包括在采写新闻报道中采取凭空捏造,无中生有,隐瞒事实,制造假象等方式,造成发表的新闻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行为。
(二)新闻采编工作的内容。
1、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具体任务和要求自觉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具体是指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编辑。新闻编辑是按照媒体的编辑方针,对新闻信息分别进行评价,选择,加工,配置,协作组织版面或者节目,公开传播给受众,并且根据受众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报道工作,为受众的需要服务。
二、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变化
新形势,本义是指新的事物发展形势,或者国内、国际的时事发展新的趋势。在本文指的是在这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创新新闻采编形式,提高新闻采编的水平,改善以往的模式,为当代新闻注入新鲜的血液。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媒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不再是以往的报纸、广播、电视,而是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介,这类传播媒介更便捷、迅速,不过也有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新闻采编能力,熟知信息的传播方式,牢牢把握当下的社会热点,并熟练使用多种传播媒介,努力做好采编工作。
三、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新闻采编工作
(一)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的不足。
1、在我国当前的新闻采编工作中,普遍存在采编方式固定、单一,缺乏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这种单一的采编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新闻采编方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实现采编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我国采编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2、新闻素材内容的采编比较浅显。新闻采编工作者一般只负责为新闻媒体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实时性素材,促使新闻媒体将某些重大实践迅速地、准确地向公众报道出来。我国大多数新闻采编工作者,能够迅速地为新闻媒体采编到及时可靠的新闻线索或新闻素材,但是,针对部分非常重大的社会问题,新闻采编工作者对素材内容的采编深度不够。如果在新闻媒体制作新闻的过程中,缺乏扎实的新闻采编工作基础,那么所制作出来的新闻将失去应有的真实性,经不起时间和人民大众的考验。
3、新闻采编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亟待提高。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大多数新闻媒体都认识到了新闻采编工作在整个新闻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不少新闻媒体都把新闻采编工作作为整个新闻制作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新闻采编工作逐渐成为新闻事业中的重要工作之时,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却还停留于原始阶段。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没能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自身能力不足,以至于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闻采编工作。
(二)新形势下做好新闻采编工作的应对措施。
1、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拓展新闻采编工作方式。不同的新闻采编方式,对新闻采编工作的效果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单一、落后的新闻采编工作方式,不利于获得丰富的新闻素材。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新闻采编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拓展新闻采编方式,实现采编方式的多元化。例如,利用互联网开展信息收集工作,通过人们群众的力量来收集新闻素材,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
2、新闻采编人员应深入挖掘新闻事件。受众在观看新闻之时,最关注的就是新闻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本质。没有深度的新闻消息,对人们的吸引力不大。因此,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深入挖掘新闻的本质信息,亲身投入到实践中去,使人民群众能够深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加强所报道新闻的影响力。例如,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对反映社会现象的重大事件,就应当给予深入的挖掘,为新闻媒体工作者解释事情的本质现象提供丰富、真实的素材。
3、作为新闻工作者,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用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鲜明的政治观点去观察、分析、研究和反映问题,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客观公正地反应事物;其次应热爱新闻采编这个工作,因为,新闻工作者只有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满怀热情才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卯足干劲,尽心尽力地做好新闻工作;此外,还要努力地学习新闻采编的专业知识,时刻给自己补充“能量”,这样才能让自己不被社会淘汰,从而更好地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四、结语
总之,在当前这样一个新形势下,新闻采编事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努力做好新闻采编工作,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加快工作思想理念的转变,真正做到以广大受众需求为导向,更加深入地了解受众需求,大力提升受众对新闻事业的认可度和关注度,从而促进新闻采编事业的发展。
浅论新闻评论主持人的素质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在新闻体裁中,新闻评论相对地说,是一种比较年轻,尚未充分发育的文章形式,但新闻评论节目从来都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主体、龙头,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是广播电视宣传的重要功能,“新闻立台”正是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者对新闻节目重要地位的认识。可是从主持人节目角度看,当80年代初主持人节目形式在我国大规模兴起之后,这种节目形式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各类节目中很快就红火起来,唯独在新闻评论节目里采用主持人节目形式,足足晚了大约10年。
究其原因,与国情有关,与观念有关,比如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性质的认识,对新闻评论节目传统的认识,对主持人这一媒介角色作用的认识,等等。当然也与体制、人才、社会大环境有关,与改革进程有关。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终于在我们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了,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虽然姗姗来迟,但是准备却比较充分,因此,一出现就格外引人注目,后来的发展,更是急起直追,迅猛异常,可谓:“后来居上”。
1996年播出4期后,改版为由《东方之子》、《面对面》、《生活空间》、《时空报道》四个子栏目构成的纯粹的新闻杂志型主持人栏目。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发展之迅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以正确的导向,鲜活的时代气息,贴近百姓的角度,现代而又多样的传播方式,以及其朝气蓬勃、锐意进取、有较强的新闻素质和基本功的主持人,引起人们的关注、兴趣和重视。
在实践中,对新闻评论类主持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清晰、明确:
一、要有新闻敏感,即有灵敏的“新闻鼻”、“新闻眼”
新闻评论类主持人首先是一个新闻记者,然后才是主持人。必须具备新闻素质,尤其是新闻敏感,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嗅得出新闻,并能及时捕捉住这些新闻。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主持人始终以敏锐的嗅觉关注着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他们明确提出以“独家”、“独到”、“独特”为追求目标,他们有关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问题、学生减负、反对台独等问题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正是《焦点访谈》报道的大量社会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和较大的新闻价值,所以栏目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要有一定的新闻阅历和扎实快捷的采编播能力
密切联系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客观现实也向我们表明,有一定的新闻从业阅历尤其是记者实践的主持人才有真正胜任的可能,而不管他(她)是来自播音员、编辑还是教师或其他行业,这正是呼唤“记者型”主持人的道理所在。目前我国的节目主持人大多由播音员担任。他们缺乏新闻实践和缺少采编经验,如果要当新闻评论类主持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高丽萍就是一例。高丽萍曾在山西电视台当过播音员,后又当过记者、编辑,1980年起,她尝试着走一条采编播合一的新路,并很快获得成功,她以现场采访见长,善于提问,评论得体,言简意赅。从下面表1中6名超级明星中,我们便可得知这一点。
表1中这些“超级”明星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具有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具有高巧的采访技巧,都是第一流的名记者。他们作为主持人常能在各种复杂的现场,应付各种棘手的问题,采访到独家新闻,搞到一些内幕消息。
三、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深刻的判断分析能力和独到见地
实践证明,新闻评论类主持人如果缺乏政策理论水平和判断分析能力,就必然会使节目缺乏思想深度,使内容陷入概念推演公式化,结论简单化的境地,缺少说服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受众已不满足于“感情型”和“介绍型”的主持人,还需要“思考型”的主持人。《观察与思考》的节目主持人肖晓琳,在《让我们伸出双手》对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及家长的采访报道中,不管独到见地,深层思考:“当城里的孩子们熟练地玩着电子游戏机和因为营养过剩而要参加减肥夏令营的时候,这里的孩子却因为父辈无力负担一年几十元的学杂费而不得不辍学!面对那些纯洁天真的目光,我问自己: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大都市里的记者,对我国国情,对那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心态究竟看真切了多少?”主持人这种深刻来自于深入采访的感受和心灵的撞击。她曾分别在两年的秋季里深入到我国西南、西北贫困地区采访。
四、要有快捷的现场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新闻评论类主持人经常到现场采访和主持节目,要根据现场瞬息万变的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反映,方能做到急中生智,应付自如。尤其是直播现场,主持人的大脑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凝聚力,随时处理各种意外情况,回答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如黑龙江电台曾举办过一次直播节目,请弃官从商的原哈尔滨市政府秘书长刘平德到直播室和听众电话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听众从不同侧面提出问题,刘平德认真坦率一一作答,主持人机智灵活加以引导,推波助澜,通过一个政府官员辞职从商这一现象的对话把改革开放大潮中人们更新的观念活生生地呈现在听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