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县级及其以上考试各人各班各科的对应进位和进位数为基数,计算下次大考的积分。刚好达到对应进位基数,奖给该科任课教师5分,每超出一名学生,再奖励该科任课教师2分。达到进位基数,奖给该科任课教师3分,每超出一名学生,再奖励该科任课教师1分。每班六科对应进位第一名奖励2分,第二名1分(第一名并列则不再取第二名,第一名退为第二名的不得分)。补习班、实验班、重点班以二档线以上人数统计,理科普通班、文科普通班分别以全县3000名和全县800名(全县三档)统计进位数。
3、推进生奖
在包班领导的重视下,在班主任的管理下,各科老师的辅导下,在以后的大型考试过程当中,推进生(上次考试理科1580-1800名,文科400-450名)总成绩进入1580名或400名的,每名学生奖励班主任5分,奖励包班领导3分;同时单科成绩位次上升的,每名学生再奖励该科任课教师3分。
4、管理奖
设立班级基数,即以县级及其以上考试各班二档人数(理科普通班、文科普通班按全县三档即分别以理科3000名和文科800名统计进位数)为班级的基数。下次大考班级达到基数的奖励班主任5分,奖励包班领导2分,奖励其他任课教师各2分。班级每超出基数一名学生再奖励班主任3分,奖励包班领导1分,奖励其他任课教师各1分。包班领导及高考工作人员恪尽职守,积极工作,公认对教学促进较大的,一次性奖励5-8分。
5、备课组奖
大型考试科类平均分居全县第一名,则奖励该科类教师各5分;大型考试科类平均分居全县第二名,则奖励该科类教师各3分(第一名降为第二名则不得分)。如某学科各类平均分均居全县前两名,另外奖励该学科备课组长5分,包学科领导5分。
注:1、基数将依据每次大型考试的最终结果进行调整,作为下次考试新的基数。
2、此激励方案解释权归校高考复课领导小组。
在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作为学校领导,应该认识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既是学校工作所必需的,也是可能做到的。教育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中,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正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激励,在心理学中是指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的心理过程。它是使个体受到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产生和维持一种兴奋状态,而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我们知道,人的智慧、创造力,就像地下矿藏一样,通过科学激励,可以不断开发,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更是这样。因此,我们为了出色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在学校管理中,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创新管理方法,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智力和潜能,创造优异的成绩。
建立激励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可以从多方面,多渠道着手。在此,笔者拟就本校管理工作实际,谈谈激励教师积极性的主要做法和体会,以就正于专家和同行。
一.实际“目标管理”激励
目标管理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应是管理上的一种激励方法。近年来,我们在学校处室、职能组、教师个人当中,全面实行目标管理,具体做法是:①制定岗位目标;②层层签订责任状;③总结检查反馈。目标管理使工作任务和责任明确化,具体化,把客观要求变成个人努力的目标,让大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多种需要的机会,使个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增强责任感,努力满足自尊的需要,创造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使目标具有主体意义,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目标管理重要的是要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并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获得成功,使目标对每个人都具有吸引力,对人的行为有鼓舞作用。
二.实行“双向选择”激励
在教工中实行“双向选择”聘任制,是把竞争机制引入人事管理,创造了一种富有挑战性,又有一定群体压力的情景和气氛,促使人们心理出现应激状态而提高心理活动水平。我们实行“双向选择”聘任的范围是在处室领导与工作人员、政教处与班主任、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进行,这种“优胜劣汰”的双向选择聘任,增强了教工的责任感,增强了教工竞争意识,打破了人事管理制度上僵化现象,激发了教职工积极向上的士气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实行“量化考核”激励
工作绩效评价实行量化考核,是科学公正地进行考核和奖惩的重要因素,它一方面为教职工晋级、奖励及人事调整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对教职工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对教职工的工作起着导向作用,也促进了教职工的心理成熟。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学校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量化考评”:①教研组工作量化评估;②教师教学常规工作量化考核;③班主任班级工作“六比”考评。教研组工作主要从常规工作、特色工作、教研成果、工作业绩等方面实行工作量化;教师工作主要从师德、业务水平、备课、授课、作业、获奖、科研等方面实行量化;班主任主要从早读、两操、课堂纪律、卫生、课外活动等方面实行“六比”。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制定量化细目评分表,考核结果归入教工档案。考评工作为了保证评价的效度和信度,我们力求做到①量化细目涉及岗位工作各个主要方面;②量化评分标准突出重点;③教工明确考评目的,积极参与。因此,这项工作产生较好的效果,起到激励作用。
四.推行“拜师学艺”激励
在青年教师中间开展“拜师学艺”活动,也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增强了青年教师的成才意识,促进了青年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青年教师是我们学校的财富,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近年来,我们在青年教师中大力倡导推行“拜师学艺”结对子活动,具体做法是:①规定每一位青年教师(名单由教务处列出)必须向一位老教师拜师“结对子”;②确定培养目标“一年入门,二年上路,三年过关,五年成熟”;③规定形式和内容:a、由教研组落实“结对子”计划;b、召开拜师会;c、拟定符合学科特点的“传帮带”内容,例如每周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各听对方一节课;老教师检查教案和作业;帮助出一份试卷;上好一节示范课;新教师上好汇报课等。此项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新老教师角色意识,促进了新老师工作热情和进取心,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新的教学骨干。
五.实行“奖励、分配制度”激励
奖励制度、分配制度的公平合理往往对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起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我们采取的方法是:①实行工作量津贴制度:按各人的工作量发放工作量津贴,打破“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多干少干不一样;②实行考勤奖励制度,奖勤罚懒;③实行业绩奖励制度,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鼓励和增强教师“名师意识”。这些制度的实行与“目标管理”、“量化考评”、“双向选择”等制度挂钩,互相密切联系,对促进教工努力工作,积极进取起到有效激励作用。
六.实行“民主管理”激励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我们鼓励教工参与,通过民主管理的途径,组织教师参与学校的重要工作的决策,从而激发教师积极性。采取的形式是:①成立教育教学研究小组,由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督导工作;②实行由教工代表参加的行政联席会制度,教工代表“参政”、“议政”;③坚持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参与学校工作决策。这种民主参与制度,有助于形成教师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产生“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情感,使教师对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与学校领导产生目标认同,从而自觉积极执行决策,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维护学校声誉。
七.实行“需要”激励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就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关心教师的生活以满足教师物资生活的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满足教师精神生活的需要,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以满足教师希望得到荣誉、受到尊重的需要。学校领导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能极大地增强学校群体内聚力,形成一种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八.“学校领导影响力”激励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领导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广博精深的专业水平,以及领导教工努力干事业的工作魄力,对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事业心和创造性的办学实践,是吸引教工积极参与,并产生愿意跟着干的行动的巨大力量。实际上,领导者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是多角色的扮演者,领导者的管理才能和积极工作的榜样,具有无声的影响力,是激励群众积极性的最有力的手段。
实践证明,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运用激励措施越趋于完善,则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越能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越能得到有效提高。
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所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是办好学校的根本.应该认识到,调动青年教师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中,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了出色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智力和潜能,创造优异的成绩,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行“目标管理”激励
目标管理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应是管理上的一种激励方法.目标管理使工作任务和责任明确化,具体化,把客观要求变成个人努力的目标,让大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多种需要的机会,使个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增强责任感,努力满足自尊的需要,创造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使目标具有主体意义,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具体目标是:
1.一年上套,上级部研究课;
2.二年成熟,上级部汇报课;
3.三年成骨干,上学校展示课(公开课),
4.学校颁发公开课证书.
负责部门: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