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三反”与“五反”
辨析:“三反”运动是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内容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目的是教育干部,挽救犯错误的同志,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如刘青山、张子善等就是在“三反”运动中被查出的大贪污犯。“五反”运动是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内容是“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 “反盗骗国家财产”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目的是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进攻,在工商业中进行守法经营教育。如出售伪劣医药的上海大康药房不法资本家王康年等就是在“五反”运动时被逮捕的。注意: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也是打击不法资本家,但不属于“五反”运动的内容。第二, “五反”只是针对少数不法资本家,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保护私营工商业的合法经营和发展。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民族企业得到新生;土改中实行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是为了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对工商业的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等。
真题扫描:2004年天津文综卷考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广东历史卷考了“三反”、“五反”运动;2007年四川文综卷考了“三反”运动的作用等。
高考视角:命制客观题的可能性较大,重在对概念内涵的准确把握和相关概念之间差别的区分。
4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与社会主义改造
辨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目的是通过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是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采取的措施,最终达到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内容是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但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目的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道路。改造时实行赎买政策,新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二者的关系: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
真题扫描:2008年上海历史卷用曲线图的形式考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2009年宁夏文综卷主观题涉及对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等。
高考视角:试题的命制,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及原因;引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客观分析对工商业的改造。
41.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五”计划
辨析:过渡时期总路线是1953年正式提出,其宗旨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一化三改造”。总路线既体现了上层建筑的变革,同时也要求发展生产力,两者有机地结合,其本质是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国家唯一的经济基础。“一五”计划的制定是这场变革的具体实施,是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起步,也是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既是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也是改变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这一现实的需要;提出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发展计划,表明当时在发展经济和社会改造方面实行稳步前进的方针。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将“计划”改为“规划”,一字之差,反映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特色。
真题扫描:2006年全国文综卷Ⅱ主观题涉及“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2010年上海历史卷引用毛泽东的话说明实施“一五”计划的原因等。
高考视角:试题的命制可能以客观题为主,重在对重要内容的识记和概念内涵的准确判断。
4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辨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后,毛泽东和党的其他一些主要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同时,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为此,在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的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高速度,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不断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大”指规模大,将若干个农业社合并为人民公社。“公”指公有化程度高,并社后全部财产交公社,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公共食堂,统一生产、集中劳动、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际上是平均主义、共产风。“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超越生产力水平,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是导致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因素。
真题扫描:2008年宁夏文综卷考了1960年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的主要原因;2010年天津文综卷考了1958年出现“单位GDP能耗”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等。
高考视角:试题的设计,可以将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主题,提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材料,创设新情境,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或以生态史观为主题,选择“大跃进”运动等相关材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分析。
43.过渡时期总路线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
辨析:过渡时期总路线是1953年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内容不同:前者概括起来为“一化三改造”,后者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前者符合社会发展实际和客观规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并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后者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并导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导致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因素。
44.1942年整风与1957年整风(全称)
辨析:目的不同:前者主要是肃清“左”倾错误的流毒,为抗战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后者是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侧重点不同:1942年整风运动是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内容,因主观主义对革命危害极大;1957年整风运动是以反对官僚主义为中心内容,因中共已成执政党。结局不同:前者基本成功;后者转入反右派斗争并严重扩大化,使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偏离。
45.周恩来、邓小平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辨析:“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批判极左思潮,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的局面。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社会秩序逐步稳定,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周恩来和邓小平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整顿,反映了他们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斗争,是 ““”” 十年中经济取得一定成绩的主要原因。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思想,实质上是要系统纠正““””中的“左”倾错误,为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提供了经验,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酝酿和准备。此外,““””中对“左”倾错误进行抵制和斗争的行为还有“二月抗争”、“四五运动”等。
易错点:对相关概念的认识。邓小平进行了大力整顿,但突破口并不是在经济上,而是在文教上;““””结束,并不等于“左”倾错误的结束,“两个凡是”的实质仍然是坚持“左”倾错误。
真题扫描:2007年江苏历史卷考了1973年出现经济复苏的原因等。
高考视角:试题的命制,可用表格形式反映这一时期经济的变化,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或选择改革开放的相关材料,反映与上述调整的内在联系。
46.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辨析: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确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易混点: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第一,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在这次会议之后,伴随着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央着手展开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只是开始形成基本路线的思想,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是在1987年十三大上,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三,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是十二大,它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真题扫描:2008年北京文综卷主观题涉及党的基本路线;2009年广东文科基础卷考了邓小平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论;2010年上海历史卷考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作用等。
高考视角:试题的设计,客观题注意对概念内涵的准确理解和认识;主观题注意结合历史背景分析相关现象,或引用各方面评论的材料,结合史实分析相关问题。
47.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
辨析:背景不同: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国力增强、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而清王朝是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进行的“开放”;基础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影响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旧中国的开放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与掠夺,但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性质不同:今天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48.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辨析:经济特区: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4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以引进外资、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是新型的经济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1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扩大到山东、辽东两个半岛,形成了一个沿海开放地带。开放区的目的是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借鉴吸收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推动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49.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