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赋资料网 实用范文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10篇

发布时间: 2024-03-05 14:45:58
下载文档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了⽤。你们学得真棒!

六、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对钱塘潮有了较深⼊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收集的材料内容)

板书设计

21、观潮

潮来前:风平浪静、⼈⼭⼈海

天下奇观潮来时:闷雷滚动、⼀条⽩线、浩浩荡荡、⼭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观潮》⼀课是⼩学语⽂四年级的⼀篇课⽂,课⽂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章思路清晰,语⾔⽣动,给⼈以⾝临其境的感觉,是⼀篇进⾏热爱祖国⼤好河⼭的教育,培养留⼼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学⽣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分清楚,教师⽐较充分地发挥了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教师⼏乎没有对课⽂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读来读懂、理解课⽂,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进⾏语⾔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较强,经常转换⾓⾊,作为学⽣中的⼀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氛更加和谐,学⽣在愉快轻松的⽓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

(⼆)、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多种形式引导学⽣多读,让学⽣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来理解课⽂内容,培养学⽣的语感,感受课⽂语⾔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积累课⽂中好的语⾔材料。熟读⾃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背背,强化⼀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课⽂的同时,注重语⾔的积累和运⽤,注意创设情境,给学⽣语⾔实践的机会

学过的词语句⼦让学⽣⽤⼀⽤,这样更有利于学⽣内化课⽂的语⾔,对⼩学⽣学习语⾔、发展语⾔极有意义。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内容,设计了⼀个综合运⽤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的练习,因为难度不⾼,所以每个学⽣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内容的简单重复,⽽是要求学⽣根据⾃⼰的理解,灵活运⽤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能根据⾃⼰的⽔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运⽤,有利于促进课⽂语⾔的内化。这样的练习在语⽂课中应该⼤⼒提倡。

(四)、恰当地使⽤现代化教学技术⼿段,以提⾼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段的运⽤必须根据语⽂学科的特点,为提⾼语⽂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了录像⼿段,第⼀次让学⽣感受观潮时的⽓氛,第⼆次让学⽣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理解,⼜能促进记忆。教师还多次使⽤了实物投影,打出了学⽣喜欢的句号指导朗读,打出学⽣书⾯练习的结果加以评点,对提⾼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2

教学⽬的: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读赏析,感受⽂章⾃然美与⼈⽂美相结合的特点。

3、研读体会本⽂精练⽣动的语⾔。

教学重点:

感受⽂章⾃然美与⼈⽂美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精练⽣动的语⾔。

教学设想:

1、安排⼀课时。

2、⽅法:朗读、讨论。

教学过程:

⼀、导⼊

诗仙李⽩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则不然,每年⼋⽉要趁良⾠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势⾮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都要举⾏观潮盛典。迎潮前有⽔军演习,潮到时⼜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空巷,⼗分热闹。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下这番盛况吧。

⼆、朗读课⽂、感知⼤意

1、朗读课⽂。

2、理解字词,领会课⽂⼤意。

“望”是古⼈对阴历⼗五这⼀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五,因此是⼗六这⼀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的末⼀天)、“朔”(阴历每⽉的初⼀)

略:略不相睹()

略不沾湿()

订单
查询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2751653207 举报邮箱:2751653207@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4 来赋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75482号-1.